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意思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出自唐朝詩人李紳的古詩作品《憫農二首》(其二)。這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裏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憐憫。這裏有同情的意思。這兩首詩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根據唐代範攄《云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所作。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第2張

這首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裏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這就補敍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閒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説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藴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説服力取勝,而且還由於在這一深沉的慨歎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這首詩描繪的是烈日下農夫勞作的景象,表達出作者對於農夫的辛勤的讚美之情,最後反問誰知道我們盤子中的米飯都是農夫的辛苦所得,非常有警示意義,也表達出作者對於農夫的同情。

李紳(772—846),字公垂,潤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憲宗元和元年(806)進士,曾因觸怒權貴下獄。唐武宗時為宰相,後出任淮南節度使。與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樂府”之前,就首創新樂府二十首,今失傳,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全唐詩》錄其《追昔遊詩》三卷,《雜詩》一卷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16-918| 2.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 3.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354-35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2dg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