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教育

> 蟲臂拒轍是什麼意思?

蟲臂拒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蟲臂拒轍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蟲臂拒轍

成語發音:chóng bì jù zhé

成語解釋: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成語出處: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

成語繁體:蟲臂拒轍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力量懸殊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螳臂當車 查看更多蟲臂拒轍的近義詞>>



什麼臂拒轍

蟲臂拒轍

[拼音][chóng bì jù zhé]

[釋義]猶言螳臂擋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出處]唐 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夫以爾之材力,而取彼之兇殘,是猶以火焚枯,以石壓卵,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參見“螳臂當車”。

螳臂拒轍的解釋?螳臂拒轍的典故與出處

螳臂拒轍的解釋?螳臂拒轍的典故與出處

《莊子·人間世》:“蘧伯玉曰:‘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韓詩外傳》卷八:“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曰: ‘此何蟲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莊公曰:‘此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回車避之,而勇士歸之。”後以此典形容不自量力,做不勝任的事情。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螳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唐·李白《上安州李長史書》:“青白其眼,瞢而前行,亦何異抗莊公之輪,怒螳螂之臂。”

拒的成語

拒的成語如下:

1、拒狼進虎:見拒虎進狼。

2、拒人於千里之外:形容態度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餘地。

3、拒之門外: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4、拒人千里: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5、拒諫飾非:諫:勸告。拒絕別人的規勸,掩飾自己的錯誤。

6、拒虎進狼: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7、來者勿拒:見“來者不拒”。

8、來者不拒: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9、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10、飾非拒諫: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11、深閉固拒: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12、螳螂拒轍: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13、投梭之拒:見“投梭折齒”。

14、引狼拒虎:見“引虎拒狼”。

15、引虎拒狼: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16、不可抗拒:不能抵抗並拒絕。

17、蟲臂拒轍: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18、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如實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會得到嚴肅處理。

19、嚴詞拒絕: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帶蟲的四字成語

1. 帶有蟲的四字成語大全

雕蟲小技、

鼠肝蟲臂、

雕蟲篆刻、

蟲書鳥篆、

蛛絲蟲跡、

蟲齕鼠傷、

蟲魚之學、

沒毛大蟲、

百足之蟲、

蟲鳴螽躍、

雞蟲得失、

物腐蟲生、

鳥跡蟲絲、

肚裏蛔蟲、

鼠齧蟲穿、

狼蟲虎豹、

夏蟲語冰、

蟲臂拒轍、

蟲沙猿鶴、

夏蟲朝菌、

蓼蟲忘辛、

蟲葉成字、

水火兵蟲

2. 帶昆蟲名稱的四字成語

你真狠。。。。..

飛蛾撲火 金蟬脱殼 積蚊成雷 蟾宮折掛 蠶食鯨吞 蜻蜓點水 螳臂擋車 蛛絲馬跡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蟬衫麟帶 蟬緌蟹匡 “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楚腰蠐領”“螓首蛾眉”“蜂目豺聲”“蟬緌蟹匡”“螓首蛾眉”“蟬衫麟帶”“蝟鋒螗斧”、“蠻睫螳輪”“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複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徵。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茲考證、歸納如下。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藉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還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 稱“細腰”,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頭型 蟬方頭廣額,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複眼 胡蜂的複眼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語中藉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性情兇狠。如“蜂目豺聲”等。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下脣特化為喙管,內藏上、下顎特化而成的口針,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實。

觸角 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蟬的翅輕、薄而透明。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薄絹製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裝;“蟬翼為重,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看上去很厲害,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蝟鋒螗斧”、“蠻睫螳輪”、“螳臂擋車”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語“鷦巢蚊睫”、“蟲巢蚊睫”、“蠻睫螳輪”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稱“蚊眉”。其實蚊子並沒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鷦巢蚊睫”只是一個傳説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來的,用於比喻一種極其狹小的處所。如果一定要説有“蚊睫”或 “蚊眉”的話,那隻能是指蚊複眼上方的剛毛叢了。

就這麼多,有些已經很晦澀了,再要更多也不常用。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O(∩_∩)O

3. 描寫昆蟲的四字詞語

白璧青蠅 百足之蟲 彩蝶飛舞 彩蝶紛飛 蠶食鯨吞 蒼蠅見血 蟬喘雷幹 成雙成對 蟲臂鼠肝

蟲沙猿鶴 蟲魚之學 臭肉來蠅 穿梭飛行 雕蟲小技 雕蟲篆刻 雕蟲薄技 雕蟲刻篆 雕蟲末伎

雕蟲末技 雕蟲小技 雕蟲小巧 雕蟲小事 雕蟲小藝 雕蟲篆刻 蝶飛翩翩 蝶粉蜂黃 蝶戀蜂狂

蝶亂蜂狂 蝶舞蜂飛 蝶舞蜂喧 毒如蛇蠍 肚裏蛔蟲 飛蛾撲火 飛來舞去 粉蝶追戲 蜂蠆有毒

蜂纏蝶戀 蜂出泉流 蜂蝶交飛 蜂蝶隨香 蜂房蟻穴 蜂附雲集 蜂合豕突 蜂合蟻聚 蜂窠蟻穴

蜂狂蝶亂 蜂來蝶往 蜂媒蝶使 蜂迷蝶猜 蜂迷蝶戀 蜂鳴蝶飛 蜂目豺聲 蜂起雲湧 蜂趨蟻附

蜂扇蟻聚 蜂識鶯猜 蜂屯烏合 蜂屯蟻附 蜂屯蟻聚 蜂屯蟻雜 蜂腰削背 蜂腰猿背 蜂營蟻隊

蜂擁而來 蜂擁而上 蜂擁而至 蜂擁蟻聚 蜂擁蟻屯 蜂攢蟻集 蜂攢蟻聚 狗苟蠅營 鼓翼旋舞

鶴膝蜂腰 忽上忽下 蝴蝶穿梭 花中蹁躚 蠖屈求伸 雞蟲得喪 雞蟲得失 積蚊成雷 稷蜂社鼠

金蟬脱殼 噤若寒蟬 井蛙醯雞 款款而飛 狂蜂浪蝶 狼蟲虎豹 狼猛蜂毒 浪蝶狂蜂 浪蝶游蜂

撩蜂吃螫 撩蜂剔蠍 蓼蟲忘辛 臨風飛舞 沒毛大蟲 沒頭蒼蠅 鳥跡蟲絲 鵬遊蝶夢 翩翩飛舞

蹁躚起舞 青蠅點璧 青蠅點素 青蠅點玉 青蠅弔客 青蠅染白 青蠅之吊 蜻蜓點水 如蠅逐臭

色彩斑斕 色彩豔麗 蛇口蜂針 鼠竄蜂逝 鼠肝蟲臂 鼠齧蟲穿 鼠齧蟲穿 雙蝶翩翩 雙雙對對

水火兵蟲 螳臂當車 螳臂擋車 剔蠍撩蜂 託驥之蠅 蝸角蠅頭 無毛大蟲 五彩繽紛 舞姿婀娜

物腐蟲生 戲蝶遊蜂 夏蟲朝菌 夏蟲疑冰 夏蟲語冰 絢麗多彩 以冰致蠅 以肉驅蠅 以魚驅蠅

蟻附蜂屯 蟻附蠅集 蟻集蜂攢 蟻聚蜂屯 蟻聚蜂攢 蟻擁蜂攢 鶯歌蝶舞 迎風飛舞 營蠅斐錦

蠅飛蟻聚 蠅糞點玉 蠅集蟻附 蠅名蝸利 蠅聲蛙躁 蠅隨驥尾 蠅頭微利 蠅頭蝸角 蠅頭小楷

蠅頭小利 蠅營狗苟 蠅營鼠窺 蠅營蟻附 蠅營蟻聚 蠅攢蟻附 蠅攢蟻聚 遊蜂浪蝶 遊蜂戲蝶

迂迴花間 猿鶴蟲沙 猿鶴沙蟲 招蜂惹蝶 招蜂引蝶 螽斯衍慶 蛛絲馬跡 莊生夢蝶 莊周夢蝶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蜂蠆作於懷袖 老虎頭上撲蒼蠅 夏蟲不可以語冰 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菜白蝶 菜粉蝶 寄生蟲 木葉蝶 一窩蜂 應聲蟲

白蝶 斑斕 彩蝶 彩色 蝶蛹 蛾蝶 翻飛 飛動 飛舞 飛翔 飛行 飛旋 紛飛 粉蝶 鳳蝶

忽扇 蝴蝶 花蝶 迴旋 美麗 蜜蜂 翩翩 飄舞 平飛 起舞 輕快 輕巧 輕盈 羣蝶 扇動

五彩 懸停 旋舞 絢麗 豔麗 蟻巢 展翅 珍蝶 選我的吧

4. 帶有蟲字的成語

百足之蟲 (bǎi zú zhī chóng) 解釋:百足:一種多節多足的爬蟲,即馬陸。

比喻有實力基礎的勢力,雖一時敗落,但不會很快徹底垮台。也指某一惡勢力被摧垮後餘孽尚存。

出處:明·徐學謨《歸有園塵談》:“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則為過街老鼠;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則為百足之蟲。”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幫是‘~,死而不僵’,不願多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解釋: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唐·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解釋: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

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示例:古人有言:“~”,如今雖説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百足之蟲,至斷不僵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解釋:百足:蟲名,馬陸,多足蟲;僵:倒。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解釋: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文選·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解釋:百足:蟲名,軀幹計二十節,切斷後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台。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示例:又道是~,跌撲不多時,轉眼就高官大祿,仍舊貴顯。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蟲臂拒轍 (chóng bì jù zhé) 解釋: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

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出處: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蟲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

示例: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蟲臂鼠肝 (chóng bì shǔ gān) 解釋:比喻極微小而無價值的東西。

出處:《莊子·大宗師》:“以汝為汝肝乎?以汝為蟲臂乎?” 示例:鼠肝蟲臂萬化途,神奇腐朽相推遷。 金·元好問《食榆莢》詩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蟲鳴螽躍 (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解釋:螽:螽斯,昆蟲名。草蟲鳴叫螽斯跳。

出處:《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示例:楚潤雲興,~。

《舊唐書·太宗紀論》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蟲沙猿鶴 (chóng shā yuán hè) 解釋:舊時比喻戰死的將士。

也指死於戰亂的人。 出處:《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從為蟲為沙。”

示例:穆昔南征軍不歸,~伏似飛。 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四字成語拒什麼飾

1. 關於拒絕四字成語

閉門羹 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碰釘子 指遭到拒絕。

礙難從命 礙:妨礙;從:聽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吩咐,是委婉拒絕對方要求的話。

出處:《三打祝家莊》第一幕第一場:“你回去復李大官人,本當將時遷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賊黨,礙難從命。”

礙難遵命 礙:妨礙;遵:遵從。由於有所妨礙,難以遵從命令或吩咐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4回:“防務吃緊,兵不敷用,職守所在,礙難遵命。”

辭富居貧 辭:推辭,推卻。原指拒絕厚祿,只受薄俸。現形容拋棄優厚待遇,甘於清貧的生活

出處:《孟子·萬章下》:“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倒打一耙 《西遊記》故事:豬八戒以釘耙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絕技戰勝對手。自己做錯了,不僅拒絕別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對方。

分甘絕少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拒諫飾非 諫:直言規勸;飾:掩飾;非:錯誤。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出處:《荀子·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拒之門外 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絕甘分少 絕:拒絕,引伸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東西讓給人家,不多的東西與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優厚。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愚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孝經援神契》:“母之於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央濕,絕少分甘。”

來者不拒 拒:拒絕。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出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來者勿拒 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同“來者不拒”。

明推暗就 表面上推拒,暗地裏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拒絕的樣子。

出處:清·李漁《慎鸞交·債餌》:“那老婆子走來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難,説了幾句明推暗就的話,少不得我前腳走到,他後腳自會趕來。”

千推萬阻 推:推拖。阻:阻攔。多次推拖阻攔。形容百般推辭、拒絕。

出處:明·朱權《荊釵記》第四十六出:“鄧尚書説親,直恁千推萬阻;見王太守樂意,卻不顧五典三綱。”

卻之不恭 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出處:《孟子·萬章下》:“卻之卻之為不恭。”

深閉固拒 固:堅決;距:同“拒”,拒絕。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出處:《漢書·楚元王傳》:“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餘道,絕滅微學。”

飾非拒諫 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出處:《荀子·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橡皮釘子 猶軟釘子。比喻以婉轉隱晦的方式進行斥責或拒絕。

出處:茅盾《子夜》十四:“屠維嶽第二次聽出吳蓀甫很挖苦他,也就回敬了一個橡皮釘子。”又《清明前後》第一幕:“[餘為民]只有一點美中不足,在碰了人家的橡皮釘子而自解嘲的時候,他那笑形,他那眼神,宛然是個 *** 。”

拒人於千里之外 拒:拒絕。把人擋在千里之外。形容態度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餘地。

出處:《孟子·告子下》:“距人於千里之外。”。

2. 拒距倆字的四字詞語

距:距躍三百、

麟角鳳距、

距人千里、

投石超距、

投石拔距、

深閉固距

拒:

【不可抗拒】抗拒:抵禦。無法抵禦。

【蟲臂拒轍】拒:抵抗;轍:車輪痕跡,指車。比喻以小敵大,力量懸殊。

【拒虎進狼】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拒諫飾非】諫:直言規勸;飾:掩飾;非:錯誤。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拒狼進虎】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同“拒虎進狼”。

【拒人千里】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拒之門外】拒:拒絕。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商或共事。

【來者不拒】拒:拒絕。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

【來者勿拒】對於有所求而來的人或送上門來的東西概不拒絕。同“來者不拒”。

【深閉固拒】固:堅決;距:同“拒”,拒絕。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飾非拒諫】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螳螂拒轍】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投梭之拒】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誘。同“投梭折齒”。

【嚴詞拒絕】用嚴厲的話加以拒絕。

【引虎拒狼】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同“引虎拒狼”。

【一力拒守】一力:盡全力。竭力抵禦敵人,固守陣地。

標籤: 蟲臂 拒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jy/06m3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