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一鼓作氣的主人公是誰?

一鼓作氣的主人公是誰?

曹劌。曹劌(guì),一作曹翽。

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魯國(今山東菏澤)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之後,著名的軍事理論家。

一鼓作氣的主人公是誰?

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一鼓作氣意思是打仗靠勇氣,擂一通鼓,勇氣振作起來了,兩通鼓,勇氣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氣就沒有了。後來用“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這個成語的寓意主要有二。

首先,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必須一鼓作氣、把握機會。正所謂“氣可鼓,不可泄”,只有一鼓作氣,保持高度的熱情,並學會借力、借勢,才能將事情做好。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地掌握要點。

其次,在做事情時,策略永遠比蠻拼重要,好的時機也必不可少,並且應該注意觀察。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莊公召見他。

他的同鄉説:“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説:“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他進宮去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莊公説:“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

”曹劌説:“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又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説:“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接着説:“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瞭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

”曹劌説:“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一起去。”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剛上戰場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説:“現在不行。

”齊軍擂鼓三次之後,曹劌説:“可以擊鼓進軍了。”結果,齊軍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説:“還不行。”説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然後又登上車,手扶車前橫木觀望齊軍的隊形。

仔細觀察一番後,他説:“現在可以追擊了。”於是,莊公命令軍隊追擊齊軍。最終,魯國的軍隊戰勝了齊軍,魯莊公向曹劌詢問取勝的原因。

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擂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就會減弱。

等到第三次擂鼓時,士兵們的勇氣已經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他們。齊國是大國,難以摸清他們的情況。我察看他們的車轍,觀察他們的隊形,擔心的是他們有埋伏。

經過觀察後,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迫擊他們。”春秋時期,戰爭不斷。公元前684年,齊國出兵攻打魯國。

魯莊公率兵前去長勺,決定與齊軍決一死戰。齊軍先聲奪人,擂起戰鼓準備進攻。魯莊公剛要率兵應戰,卻被同來的的曹劌勸住了。他認為時機不到,勸魯莊公再等等。

齊軍見魯軍沒有動靜,又一次擂響戰鼓,可曹劌還認為時機不到。齊軍見魯軍還是按兵不動,又第三次敲響鼓向他們挑釁。曹劌當機立斷,勸魯莊公説:“進攻的時機到了。

”隨着雨點般的戰鼓聲響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魯軍奮勇而上。齊軍三次進攻未果,早已士氣大減,疲憊不堪,有的人甚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zh-mo/ls/1jxg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