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

張口結舌”:原義是張着嘴説不出話來,形容恐懼慌張,或理屈説不出話的樣子。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狀語、補語,亦作鉗口結舌”。

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戰國·莊周《莊子·秋水》:公孫龍口吱而不合,舌舉而不下,乃逸而走。”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張口結舌”。

近義詞:口呿舌撟、拙嘴笨舌、頓口無言、瞠目結舌、默默無言、目瞪口呆。
反義詞:反脣相譏、義正辭嚴、喋喋不休、伶牙俐齒、油腔滑調、振振有詞。

相關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位有名的學者,名叫公孫龍。他早年曾遊學魏國,魏國公子魏牟非常崇拜公孫龍的學識,後改學莊子學説,才知學海無涯。

一天,公孫龍又遇見了魏牟,便説道:我自幼聰慧,學識淵博,能夠使百家智土困惑不解,能夠使眾多善辯之人理屈詞窮。如今我聽了莊子的言談,感到十分茫然。不知是我的論辯比不上他呢,還是我的學識不如他呢?”

魏牟靠着桌案深深地歎了口氣,給他講了井底之蛙”的故事,然後説道:你的才智還不能通曉是與非的界線,就想去察悉領會莊子的言論,這就如同讓蚊子背大山,驅使馬鉉蟲到河水裏去奔跑,必定是不能勝任的。況且你的智慧還不足以理解和論述高妙的言論,而滿足於口舌相爭的一時勝利,這不是和井底之蛙一樣嗎,況且莊子的理論氣勢恢宏,幽深玄妙。你用膚淺有限的知識和經驗,想去體會深奧無窮的學問,那就如同用竹管來觀察天,用錐子來探測地,又怎能瞭解天地的寬闊。”公孫龍聽了魏牟的話,張着嘴説不出話來,然後倉皇地逃跑了。

故事寓意:

在魏牟的眼裏,莊子的學説如同一座高山,而公孫龍的學説只是一粒微塵。魏牟先是投奔於公孫龍的門下,後來接觸到莊子的學説,才知道莊子學説的博大精深。公孫龍雖然雄辯,但世界之大,天外有天,逞一時口舌之利,只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因此,比起莊子言論的玄妙曠達,公孫龍的雄辯只不過是雕蟲小技罷了。因此不能僅憑口舌勝人,而是要以理服人,才能使人心悦誠服。

標籤: 張口結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yq5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