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狀元及第是什麼意思

狀元及第:中國傳統寓意紋樣。紋飾主要以三個孩童組成,中間大孩高舉冠盔,表示得中狀元,旁二孩手持如意、喜報以示慶賀。明清時期,狀元及第”象徵功名和高官厚祿。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十八:狀元及第。

圖案:戴冠童子手持如意騎龍上。

冠,帽子也,冠與官”同音。童子戴冠,長輩期望孩子長大有出息,科舉成功,高中狀元屯。騎龍,如同鯉魚跳龍門而成龍一般,出人頭地也。

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於考中進士,明清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另外也分別有狀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稱謂。

狀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炫耀的一個。科舉制選狀元肇基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從唐高祖武德五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有姓名記載的)。

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今天在史籍中留有名號的狀元約有七百多人左右,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成名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因歷朝歷代多以文藝及哲理為取才的標準,雖然這些狀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學家,但仍以文學家為多。

其中較為人知的有,唐代的賀知章、王維、柳公權,宋代的張孝祥、文天祥,明代的胡廣、楊慎,清代的翁同龢、張謇等。中狀元稱為大魁天下”,是讀書人的最高榮譽,但大多數的狀元,因為個人的因素或當時環境的牽制,使其一生不能大伸手腳,有所作為,而終至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狀元起初稱為狀頭”,原來在唐朝參加考試的士子,經由各州貢送到京城,在應試前需遞送投狀”,即類似今日考試報時填寫資料的情形一樣。考試結束之後,將最高的成績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狀頭”。

居首者因曰狀頭,亦曰狀元。明清兩代,殿試一二三名,確定其名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狀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進狀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儲相”之名,因為這個職位較接近皇帝,升遷的機會比同榜者快。

標籤: 及第 狀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x42j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