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三元及第指的是哪三元

三元及第指的是哪三元

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會考中了第一名,稱"三元及第",又稱"連中三元"。

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歷經改革,到明清時期形成了最為正規的科舉程序。

三元及第指的是哪三元

以清朝為例,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於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要參加秋闈的人需要先通過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童生”,通過考試後稱為生員,又稱為庠生,俗稱秀才。成為秀才才能參加鄉試,通過鄉試後稱為舉人,舉人中的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一般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春闈。

參加會試的是通過鄉試的舉人,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通過會試的貢士,通過後稱為進士。

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在鄉試、會試、殿試均取得第一名,也就是連續考取解元、會元、狀元,被稱為“三元及第”,也稱“連中三元”。

自古言:“文不成第一,武不成第二。”客觀地説,要在科舉考試中做到“連中三元”,確實相當難。據史料記載,歷代數下來,總共出現過17次“連中三元”的情形,另外還有2次武科舉的“連中三元”。

標籤: 三元及第 三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y5l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