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蘇軾的定風波中風雨有什麼象徵意義?

蘇軾的定風波中風雨有什麼象徵意義?

蘇軾的定風波中風雨有什麼象徵意義?

風雨”的意義:

指自然界的風雨,更指人生貶謫的風雨。政治上的大風大雨都挺過來了,小風小雨又算得什麼,何況還有山頭斜照”在前方相迎。此時東坡的心態已與剛貶謫時大不相同了,少了一份迷惘、哀歎,多了一份緩和、寧靜、曠達。

風雨”的出處:

宋·蘇軾《定風波》。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大家沒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創作了這首詞。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着,一邊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吧,對我來説,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

《定風波》的介紹: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遊,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此詞為醉歸遇雨抒懷之作。詞人借雨中瀟灑徐行之舉動,表現了雖處逆境屢遭挫折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倔強性格和曠達胸懷。全詞即景生情,語言詼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p4jo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