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七絕觀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絕觀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絕·觀潮》表達了作者不畏困難、積極樂觀、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七絕·觀潮》主要描繪了作者在錢塘江觀潮時的所見所聞,原文中“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一句更是將錢塘江江潮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側面體現了作者熱血沸騰的鬥志。

七絕觀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絕·觀潮》淺析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台”,詩人緊扣題目“觀潮”中的“觀”字,具體描繪了錢塘江潮洶湧的氣勢,“千里”指水域之寬;“滾滾來”指波浪之急。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的意思是:人山人海的觀潮者紛紛讚揚湧潮的陣勢闊大,就好像那雄師勁旅凱旋歸來,受到人們前呼後擁的歡迎。

“人山”寫出了觀潮者眾多,不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層層疊疊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紛贊陣容闊”,是説觀潮者都在讚揚潮湧的陣勢闊大、氣勢恢宏,突出了其他觀潮者的反應。“鐵馬”是古代配有鐵甲的戰馬,借指雄師勁旅。



觀潮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觀潮表達了作者對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的讚美之情。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本文記敍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觀潮》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蘇軾借《觀潮》為題,抒寫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所謂禪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強調“拂塵看淨”、“慧念以息想,極力以攝心”。

擴展資料

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蘇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聽説小兒子將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寫下了此詩。對於此詩僅從字面解釋是很簡單的,但簡單中又藴舍看不簡單,不簡單之處就在於本詩的第一句與最後一句是重複之句。而最後一句“廬山煙雨浙江潮”重複出現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讀的熱點。

一種觀點是“不過如此”。廬山煙雨浙江潮,感歎:“不過如此!”

另外一種觀點是“正是如此”。認為:首句為想像、聽説中之景。末句為目睹後之景。作者的追求得到了滿足,沒有失落,沒有遣憾。禪意是,很多人終身在追尋某種東西,未追求到手時是痛苦,追求到手後是厭倦、無聊,覺得“不過如此”,這樣一來,人生便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作空虛而沉悶的擺動。而具備了平常心,體驗了生活禪,你在實現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標時,在看到了“廬山煙雨浙江潮”之後,發出會心的微笑:“正是如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觀潮

七絕·觀潮寫出了毛澤東的什麼情感

表達了毛澤東戎馬一生,從容不迫、鎮定、無所畏懼的感情。

1、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人山人海的觀潮者紛紛讚揚湧潮的陣勢闊大,就好像那雄師勁旅凱旋歸來,受到人們前呼後擁的歡迎。“人山”寫出了觀潮者眾多,不僅站得密集,而且站得層層疊疊高低不平,形成了一座人山;“紛贊陣容闊”,是説觀潮者都在讚揚潮湧的陣勢闊大、氣勢恢宏。“人山紛贊陣容闊”,突出其他觀潮者的反應。“鐵馬”是古代配有鐵甲的戰馬,借指雄師勁旅。

2、毛澤東戎馬一生,由觀潮而自然想到“十萬軍聲”。“從容”二字,寫出了潮湧鎮定、無所畏懼。“鐵馬從容殺敵回”的詩句,是由陸游的“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化出的,是毛澤東觀潮的總體感受和想象。

觀潮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觀潮》表達了作者經歷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這首詩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他想要告訴兒子在人生中,要看清自己的心意,不要隨着衝動妄念走。

《觀潮》

宋·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觀賞的經典,如果無緣去一飽眼福則會遺憾終身。

終於親眼看到廬山、浙江的景緻,卻發現過去的衝動妄念不過如此、並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賞析

從詩的前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對廬山的風景和錢塘江潮慕名已久,認為此生不去這兩個景點的話會遺憾終身。可是當作者攀登廬山,看見了廬山的煙雨,接着又欣賞了一年一度的錢塘江潮,反倒覺得客觀的景物究竟是曠世稀有還是平淡無奇,也不過是自己主觀意識的驅動。於是蘇軾借《觀潮》這首詩,抒寫了一種經歷妄念躁動,轉而豁然超越的思想,有佛家的禪宗情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o0ow9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