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什麼意思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什麼意思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什麼意思

致廣大而盡精微:

意思是達到寬廣博大的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細微之處。

致廣大:致力於達到廣博深厚的境界。

盡精微:盡心於達到精細微妙的境界。

該句出自《中庸》: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譯文:

偉大啊,聖人的道。浩浩蕩蕩,生長髮育萬物,與天一樣高峻。充足而且偉大啊,三百條禮儀,三千條威儀,等待聖人出現後才能實施。因此説,如果達不到最高境界的道德,最高境界的道就不會成功。

所以,君子應當尊奉德行,善學好問,達到寬廣博大的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細微之處,達到極端的高明同時又遵循中庸之道。温習過去所學習過的從而獲取新的認識,用樸實厚道的態度尊崇禮儀。

這樣,在上位時不驕傲,在下位時不背棄。國家政治清明時力爭主張被接受採納,國家政治黑暗時以沉默保全自己。《詩經》上既明達又聰慧,這樣才能保全自身”這句話,説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中庸》:

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

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和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主要注本有程顥《中庸義》、程頤《中庸解義》、朱熹《中庸章句》、李塨《中庸傳注》、戴震《中庸補註》、康有為《中庸注》、馬其昶《中庸誼詁》和胡懷琛《中庸淺説》等。

標籤: 精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m83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