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的古詩 詩意

的古詩 詩意

的古詩 詩意

1、《惠崇春江晚景》的詩意是:這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鋭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悦和禮讚之情。

2、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3、《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

4、第一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

5、第二首詩題“飛雁圖”,對大雁北飛融入人的感情,側面表現了江南春美。

6、《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原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7、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8、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迴游到江河裏來了。

10、註釋:①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

11、②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

12、③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13、④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

15、賞析: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

16、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

17、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

18、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

19、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

10、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21、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

22、江上春水盪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遊玩

23、“鴨先知”側面説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24、“鴨知水暖”這種訴之於感覺和想象的事物,畫面是難以傳達的,詩人卻通過設身處地的體會,在詩中表達出來。

25、緣情體物又移情於物,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灩的視覺印象。

26、鴨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結冰,它總要跳下去鳧水嬉戲。

27、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變化的自然就是這些與水有着密切關係的鴨子。

28、這就説明: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

29、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

30、鴨下水而知春暖,具有見微知著、舉一反三的道理。

31、詩的三四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32、“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徵,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本是畫面所無,也是畫筆難到的,可是詩人卻成功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面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33、雖未描寫河豚的動向,但詩人卻從蔞蒿叢生、蘆葦吐芽推測而知“河豚欲上”,從而畫出海豚在春江水發時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虛境補充了實境。

34、蘇軾就是通過這樣的筆墨,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

35、在蘇軾眼裏,這幅畫已經不再是畫框之內平面的、靜止的紙上圖景,而是以內在的深邃體會和精微的細膩觀察給人以生態感。

36、前者如畫,後者逼真,兩者混同,不知何者為畫境,何者為真景。

37、詩人的藝術聯想拓寬了繪畫所表現的視覺之外的天地,使詩情、畫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38、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鋭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悦和禮讚之情。

39、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

40、《惠崇春江晚景》(其二)原文:兩兩歸鴻欲破羣,依依還似北歸人。

41、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2、譯文: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於依戀,差一點掉了隊。

43、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標籤: 古詩 詩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kpnl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