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苟利於民出自哪裏?

苟利於民出自哪裏?

苟利於民出自哪裏?的答案是:《淮南子·汜論訓》

苟利於民出自哪裏?

“苟利於民”出自《淮南子》其《汜論訓》裏面的一句話:“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應該基於當下現實,如果百姓能夠獲益,不必效法古代規定;如果能把事做得體,也不必遵循俗法。在當今世界,變革創新仍舊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淮南子》相傳是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説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淮南子》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東漢高誘《淮南鴻烈解序》)。作者認為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想象奇特,描寫生動,氣勢不凡,帶有浪漫氣息。其文辭汪洋博洽,絢麗多采,文中大量運用排比對偶句式,具有辭賦化特點。作者善於“連類喻義”,並有意“多為之辭,博為之説”,精妙傳神的比喻和凝練雋永的格言在文中層見疊出。書中還有不少富含哲理的寓言,如“塞翁失馬”、“郢人鬻母”等,深受讀者喜愛。

因社會和自然在變化和發展着,因而人類以自身的力量和智慧不斷地“去其所害,就其所利”,以變化發展的自我來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社會和自然。作者通過對遠古以來禮樂變化發展的考察,強調了時變的重要性。他説:“先王的制度,不適宜的就廢除它,而近代的處事方法是好的,就加以繼承和發揚。”治理國家雖然有常規,但要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政治教化也要切實有效。所以法度要隨時勢的變化而變化,禮節隨習俗的不同而變化,這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

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説不斷改革、不斷創新本來就是歷史的常態。只要堅持有利於人民、有利於事業的原則,改革就應該推進,也只有推進改革,才能夠達到所謂有利於民、有利於事業的這樣一個目的。這也就是習近平主席説的,如果拒絕改革、拒絕創新,就只會被歷史淘汰。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j14k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