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刎頸之交的故事主要內容簡短

刎頸之交的故事主要內容簡短

戰國時期,趙國宦者讓繆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的派遣,帶和氏璧出使秦國,而能完璧歸趙,被趙王重用,拜為上卿。受到武將廉頗的嫉妒,多次想找藺相如的茬,藺相如以國事為重避免了矛盾。廉頗負荊請罪,兩人後來成為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的故事主要內容簡短

刎頸之交,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但詞源是《東周列國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大臣,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趙惠文王十六年,為將伐齊,大破之,取昔陽拜為上卿。




刎頸之交的故事概括50內容是什麼?

刎頸之交的故事概括50內容:

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的澠池相會,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回國後,藺相如的官職比廉頗高,二人有了間隙。

廉頗想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為了避免麻煩,藺相如一直採取躲避政策,結果廉頗更加得意,藺相如的門人受不了,提出要離開。

藺相如解釋道: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是趙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才不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廉頗聽説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成語:

刎頸之交

讀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意思:刎頸:用刀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指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或友誼。也作“刎頸至交”。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翻譯:二人重歸於好,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

刎頸之交的典故

刎頸之交的典故:戰國時藺相如因為立了大功,被升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因此懷恨在心,想要報復,藺相如知道以後,就處處避着他。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的望見廉頗的馬車開過來,連忙叫人把車轉到小巷子裏避開,讓廉頗的車先經過。

隨從們很不滿意藺相如這種處處忍讓的行為,藺相如解釋説:“現在強橫的秦國不敢侵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如果我和他鬧起來,秦國就可以趁機侵犯趙國了。我所以對廉將軍處處避讓,並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的安全。”

這番話傳到廉頗的耳中,廉頗十分慚愧,就脱去了上衣,背上綁着一根荊杖,步行到藺相如的家跪着請罪,藺相如見了,親自為他拿掉荊杖,請他穿上衣服,兩人談得十分暢快,從此成了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刎頸之交成語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原文: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譯文:廉頗聽説了這些話,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揹着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説:“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成語“刎頸之交”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成語故事: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説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説:“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説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説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府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拼音:

[ wěn jǐng zhī jiāo ]

釋義: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近義詞:

莫逆之交 、刎頸至交 、義結金蘭 、良朋益友 、生死之交 、患難之交

反義詞:

素昧平生 、萍水相逢 、素不相識 、狐朋狗友 、一面之緣

造句:

這兩個朋友如刎頸之交般的忠誠。

今天我們誓為刎頸之交,從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中國女排這次出國參賽,一定刎頸之交。

金牌的兄弟情誼勝似刎頸之交!

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頸之交,義同生死。

一刎勁之交故事簡介?

“刎頸之交”比喻能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之情。這個成語見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因為妒忌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想要羞辱他。後來得知藺相如是因“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而避讓自己,深受感動。於是“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從此,兩人“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明代著名小説家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裏也講過一個“刎頸之交”的動人故事。

傳説周宣王時,宮裏有一位先王時的老宮人,約摸五十多歲,懷孕四十餘年產下一女嬰,周宣王夫婦認為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將其包裹起來,拋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後來周宣王又聽説妖氣雖已出宮,但並未消除,就命上大夫杜伯督辦查找“妖女”之事。在興師動眾查尋“妖女”的過程中,因累及許多無辜,杜伯便不願再查下去。三年後,周宣王因夢見一美貌女子驚擾太廟,心中十分恐懼,就逼問杜伯查找“妖女”的結果。杜伯認為“妖女”已被溺死,繼續查找下去,會驚擾百姓,於朝廷不利。周宣王聽了大怒,斥責道:“分明是怠棄朕命,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便立即下令處死杜伯。此時文武百官嚇得面如土色。忽然文官行列裏走出一位官員,忙將杜伯拉住,連連説“不可!不可!”這位不懼君王之威的官員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左儒對周宣王説:“臣聞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為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為王。天變尚然不妨,人妖寧可盡信?君王若殺杜伯,臣恐國人將妖言傳播,外夷聞之,亦起輕慢之心。望乞恕之。”周宣王聽了左儒的話,不但沒有收回成命,反倒指責左儒道:“汝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輕君也。”左儒回答道:“君是友非,則當逆友而順君;友是君非,則當違君而順友。杜伯無可殺之罪,吾王若殺之,天下必以王為不明;臣若不能諫止,天下必以臣為不忠。吾王若必殺杜伯,臣請與杜伯俱死。”周宣王的怒氣並沒因此消退,仍命令武士將杜伯推出朝門之外殺了。左儒回到家中,也自刎而死。

左儒為友而刎頸的故事被後人廣為傳頌,“刎頸之交”也就成了人們誇讚堅貞友誼的代名詞。

標籤: 刎頸之交 簡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56m4j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