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意思是什麼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意思是什麼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意思是什麼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意思是: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該句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秋陰不散霜飛晚”。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自然是出自揣測,這揣測的根據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一句一方面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陰霾欲雨的天氣,四望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增加相思的濃度。

原文: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註釋:

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竹塢(wù):叢竹掩映的池邊高地。

水檻(jiàn):指臨水有欄杆的亭榭。此指駱氏亭。

迢遞:遙遠的樣子。重城:一道道城關。

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雲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譯文:

駱氏亭外竹林環繞,雨後亭外景物煥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着重重的高城。

深秋的天空一片陰霾,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水中的荷葉早已凋殘,只留了幾片枯葉供人聆聽雨珠滴響的聲音。

賞析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着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八年)。當時李商隱離開崔家,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裏,寂寥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寫下了這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温庭筠合稱為温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g9k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