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了這首詩。作者蘇軾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原文: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譯文:烏雲上湧,就如墨汁潑下,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明麗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温柔。

註釋:1、望湖樓:古建築名,又叫看經樓。位於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吳越王錢弘俶所建。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雲層很黑。3、醉書:飲酒醉時寫下的作品。4、遮:遮蓋,遮擋。5、白雨:指夏日陣雨的特殊景觀,因雨點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襯托下,顯得白而透明。

作者簡介: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如下: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詩人蘇軾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

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這組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一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

作品簡介與賞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是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謫居杭州期間創作的組詩。

這五首詩寫作者遊覽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遊時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第一首詩寫坐船時所見,描繪了西湖的美麗雨景。

第二首詩寫乘船在湖中巡遊的情景,表現在船上泛遊的情趣。

第三首詩以野生植物自況,隱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

第四首詩寫越女的無憂無慮,對比自己的多愁失意。

第五首詩反用古詩句意,體現了一種淡然與豁達之情。

這組詩構思巧妙又不着痕跡,作者隨筆揮灑,信手拈來,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

6月27日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五首絕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宋代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烏雲上湧,翻滾的烏雲像潑灑的墨汁,卻又在天邊露出一段山巒,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飛濺入船。忽然間狂風捲地而來,吹散了滿天的烏雲,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鏡,明媚温柔。

詩人將一場變幻的風雨寫得十分生動。他那時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劃到望湖樓下,忽見遠處天上湧起來一片黑雲,就像潑翻了一盆墨汁,半邊天空霎時昏暗。這片黑雲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來,一眨眼間,便潑下一場傾盆大雨。只見湖面上濺起無數水花,那雨點足有黃豆大小,紛紛打到船上來,就像天老爺把千萬顆珍珠一齊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聲響。船上有人嚇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詩人朝遠處一看,卻知道這不過是一場過眼雲雨,轉眼就收場了。遠處的羣山依然映着陽光,全無半點雨意。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這片黑雲,順着風勢吹來,也順着風勢移去。還不到半盞茶工夫,雨過天晴,依舊是一片平靜。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鏡,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風光。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作背景: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遊覽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樓上喝酒,寫下這五首七言絕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

黑雲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

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此詩描繪瞭望湖樓的美麗雨景。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子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傾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作者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質感。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跡。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蘇軾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背景?

蘇軾在杭州在通判時遊覽西湖做了一系列組詩,一共五首,而六月二十七日是特指日期,是指1072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七日。我們廣為流傳的一般是第一首。

公元1069年,蘇軾為父守喪三年回朝,但是正值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很多師友因為反對新法被迫離京。蘇軾是保守派,他反對變法,恰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也被迫離京任職到了杭州。

一、蘇軾離京出任杭州通判

公元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端,結果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當時的皇帝宋神宗陳説蘇軾的過失。因此,蘇軾請求出京任職,被授杭州通判。

通判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

一般來看,宋朝時的通判是專門協助知州工作的,是州府裏的主要官員。按照官方的記載,通判是在州府的長官下掌管糧運、家田、水利和訴訟等事項,同時對州府的長官有監察的責任。

當時的蘇軾明顯在政治方面受到了打壓,這次在杭州任職期間他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權力,所以蘇軾將一腔苦悶寄情于山水,大部分時間都是四處遊玩

在遊覽的過程中,蘇軾寫出了不少的名篇。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釋義

全文如下: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釋義:

烏雲像墨汁一樣不斷的翻滾,但是天邊隱隱還是能看到一段山巒。大雨像白色的珠子一樣飛濺到船上,跳得哪裏都是。

突然從地上刮來一陣狂風吹散了滿天烏雲,憑欄而望,西湖的水天一色,景色美不勝收。

這首詩描寫的主要是大雨到來的過程,從黑雲壓頂到雨下得急促,之後風吹散了烏雲雨也散了,西湖雨後景色美不勝收。

再結合之後的四首詩,你會發現蘇軾整個描寫的是西湖的各種景色和人文景觀,表現出的是詩人醉眼朦朧中看到的人世百態。

政治上不得意的蘇軾只能每天寄情于山水,最常做的就是和朋友們一起喝酒取樂。喝多了之後,他忍不住想到自己的遭遇,但是他並沒有氣餒,在杭州蘇軾還是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好事的,著名的蘇堤就是他的成果。

蘇軾作為一個文學家是非常偉大的,是當時文壇當之無愧的領袖。但是作為政治家,他過於保守,和維新派隔閡很大,這也是他一生仕途坎坷的原因。

標籤: 湖樓 書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d6wd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