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義不容辭是什麼意思解釋

義不容辭是什麼意思解釋

義不容辭是什麼意思解釋

義不容辭:

指道義上不容許推辭、拒絕;常用於形容為了正義事業,敢於挺身而出,不做推辭。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最早出自於唐·岑文本《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温公碑》。

近義詞:見義勇為、當仁不讓、責無旁貨、在所不辭。

反義詞:臨難苟免、置身事外、推三阻四、袖手旁觀。

例句:保衞地球的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相關故事:

三國時期,經過赤壁大戰之後,一直雄踞北方打算稱王稱霸的曹操收拾起被劉備和孫權聯合打敗的殘弱兵馬,返回都城許昌。經過一段時期的重新休整之後,曹操又開始了他的軍事行動。他先誘殺了西涼太守馬騰,接着訓練人馬,部署兵力,準備統一中原。劉備的軍隊在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士氣高昂,在諸葛亮的精心指揮下,先後攻取長沙、零陵等三座郡城。然後,水陸齊頭並進,直取西川。

這時,有人報告説劉備正準備奪取西川,曹操聞訊大吃一驚,連忙向謀士們徵求良策。治書侍御史陳羣獻計説:孫、劉已結為聯盟,丞相若派兵攻取江南,孫權必然向劉備求救。而現在劉備的用意只在奪取西川,必然不會去救孫權。孫權失去劉備的支持,就會變得勢單力孤,此時前去攻打,必然為我所敗。等我們佔領了江東後,荊州就容易奪取了。回頭再去奪取西川,天下就是我們的了。”曹操認為有理,便採納了陳羣的建議,立即發兵三十萬,直取江南。

孫權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召集將領們商議。孫權手下謀士張昭認為,沒有劉備的支援,東吳根本無法抵禦曹兵,這樣形勢就危險了。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與劉備關係密切的魯肅寫信給劉備,陳述利害關係,説服劉備一起抗曹。接着張昭又講了聯劉的可能性:魯肅曾有恩於劉備,他的話劉備一定會聽從;劉備是東吳的女婿,他看在親戚的分兒上,也一定會合力抗曹的,從道義上講他應該是義不容辭的。

孫權聽從了張昭的意見,魯肅果然説服了劉備。接着諸葛亮聯絡西涼馬騰之子馬超,用襲擊曹操後方之計,逼得曹操退兵。

寓意:

劉備是東吳的女婿,也是蜀國的皇帝,無論是於情還是於理,聯合東吳抗擊曹操都是義不容辭的。在社會關係中,義不容辭是一些特定的人物或特定的事件,所必須負有的道德責任和應盡的道德義務,從而要求人們自覺地承擔這種責任,履行這種義務,不推託,不迴避。成語告訴人們,在對於必須負有的道德責任和應盡的道德義務時,應該主動地積極地履行道德義務,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標籤: 義不容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d115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