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不逾矩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逾矩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逾矩的上一句是什麼

不逾矩”的上一句是:七十而從心所欲。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出處:

春秋戰國孔子及弟子《論語·第二章·為政篇》。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理解: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相關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相關譯文:

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相關解析:

吾十五而志於學”,意即我到十五歲才知道下決心學習。志作立志解。小孩子一般七歲左右發矇,但學習目的不明確,是懵懂的,不知專心致志地學習。從小就知道發憤苦讀的小孩是極少數。孔子雖然後來成為聖人,但在十五歲之前也是不知道發憤學習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歲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這一生做什麼,就像今天的年輕人確定做什麼專業一樣。一般人二十歲就確立了,孔子遲了,愛玩,他去當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歲才醒悟要幹正事。

四十而不惑”,三十歲確立了要幹正事,幹什麼正事呢?今天想幹這,明天想幹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意即直到四十歲才不猶豫,才不疑惑。是指對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認定的事業的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對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五十而知天命”,四十歲堅定了目標,競競業業幹到五十歲,在魯國當大司寇,極力去,但是也沒幹成,這是天命啊!不是我不努力、不專心致志啊!意即五十歲也沒達到目標我才知道這是天意啊!並不是五十歲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順”,大志向沒實現,埋怨的,挖苦的,污辱的,恥笑的,等等,都來了,甚至有的罵孔子是喪家之犬。聽得人心煩意亂,五臟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氣,直到六十歲才聽着那些話感到無所謂,聽着只像沒聽着的,意即到了六十歲什麼話聽起來都心情順暢,不生氣。都無所謂。

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實現,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訂《春秋》,一至到了七十歲,這時侯孔子的心理修養達到了最高境界,説話、做事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會違反道德,違反周禮。

標籤: 不逾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443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