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形散神不散是什麼意思

形散神不散是什麼意思

形散神不散是什麼意思

形散神不散”的意思:

形散而神不散,是指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繫,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 形散 ”,主要是説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敍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託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 神不散 ” ,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説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形散神不散”的出處:

形散神不散”最初是肖雲儒在1961年5月12日《人民日報》筆談散文”專欄的一篇名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中提出來的。

形散神不散”的歷史背景:

這個説法表達了當時一種相當盛行的文藝思想:作品的主題必須集中而明確。它體現了當時封閉而單一化的思想氛圍,所呈現的是散文審美的單一化和定型化,它對上世紀60年代散文創作狀況是一個很好的概括,如當時的散文作家楊朔的散文就有這種特點。因為這個概括説起來很方便,也確實代表了散文的一種類型,所以從此便成了概括散文特點的定義式的話語。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中學教材中,經常選用的散文有:楊朔的《荔枝蜜》、袁鷹的《井岡翠竹》、高爾基的《海燕》、朱自清的《春》和《綠》等。

形散神不散”的闡釋:

衡量散文優劣的第一標準,是形散而神不散”。關於散與不散的問題,有的説散文貴散,有的説散文忌散,這兩種説法都對,又散又不散,形散而神不散,只記一件事的這一類散文,有什麼散與不散的問題呢?如果一篇散文裏,寫了好幾件相關的、或是貌似不相關的事。不散,主要是指主題和結構,儘管題材駁雜,思路開闊,但是仍然必須圍繞一個主題,把它們組成一個縝密的整體,這一類散文就是要有散有聚,能放能收,疏密有間,才夠散文的味道。這有點像小朋友們寫作文時,老師教你們要緊緊圍繞一箇中心去寫,不要一篇作文出現兩個或多箇中心。

標籤: 形散 神不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3jk9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