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幾句話讓對方啞口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幾句話讓對方啞口

互聯網的飛躍發展,讓我們普通人也有機會從網上看到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包括許多國外的人,也開始活躍於國內的平台,向我們展現差異。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很多原本習以為常的思維和做法,可能在別的地方完全是兩回事。就比如生娃養娃吧,足以讓不少人爭論不下。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

俗話説“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不管在教育、職場還是家庭方面,西式思維往往都有很多“擁護者”。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家庭明明條件沒達到中產,也要供後代去留學。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幾句話讓對方啞口

現在很多老人也開始上網,看到“國外的媳婦”,有人不禁要羨慕:你看人家,既不要彩禮又不坐月子,也不指望父母給帶娃。

小劉的婆家就是這樣的類型,每每看到網上有海外家庭主婦的視頻,總是在小兩口面前説類似的話。這令她聽着很不舒服,終於因為一件“小事”爆發了。

當時她正值生理期,腰比較酸,但女兒還很小,非要母親陪着玩耍。小劉陪了一會感到很難受,想讓老人替換一下。誰知婆婆很不耐煩地説:這麼矯情是誰慣的,外國女人怎麼不喊累?

聽到這話,小劉實在忍不住怒火中燒。看看朋友家的婆婆,再對比自己家的,差距簡直不要太大。本來平常對方帶娃時就有很多讓人不放心的習慣,主打一個“佛系”方式。

現在卻反而指責自己“矯情”,還拿國外的女家長作對比。小劉感到既生氣又荒唐:想要國外的媳婦,那先看看自身有沒有資格吧,不要只講利於自己的那套理論。

女子幾句話讓對方啞口無言,先看看國外的寶媽什麼“待遇”

在很多人眼中,國內的女家長比較“嬌氣”,甚至有很多人將“月子”視為傳統習慣中的糟粕,提議“取消”。也有不少人覺得,人家國外的女家長一人同時帶好幾個娃也很開心。

反觀國內生一個就“產後抑鬱”的女子不少。可是,為何國外的寶媽看起來更輕鬆呢?小劉幾句話,讓對方啞口無言。

第一,人家的思維裏,帶娃和做家務不是女方“天經地義”的事,男方也要認真分擔。這邊寶媽自己學養育知識,那邊是夫妻雙方一起參加培訓。

責怪寶媽矯情之前,先看看自己兒子有沒有像“國外的男子”那樣分擔責任;而不是把陪產假當成了玩手機的假期,或者有份工作就認為“養家的功勞大着呢”。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幾句話讓對方啞口 第2張

第二,人家的生活條件和便利程度,能比嗎?那些看起來輕鬆的外國女子,多半家裏環境不差,早就開始用智能化的家電。動動手指,很多家務活就能解決。

可是國內的女家長,拿自己的錢買洗碗機,都可能被家人批評“大手大腳”。再看看公共場合的設置,越是發達的地區,越會給帶娃提供便利。我們連地鐵裏讓座的人都越來越少。

第三,外國的寶媽養娃有多“敷衍”,國內的老人能接受嗎?就比如給學生帶飯吧,你以為都是“法式大餐”那麼豐盛嗎。

普通人給學生帶的飯,就是很簡單的麪包片、薯片、燕麥、牛奶。別説口味了,在我們的眼裏基本的營養都不均衡。國內的女家長這麼對待學生,會被老人看成“不像親媽”吧。

寶媽是否輕鬆,也離不開福利的關係

不少人覺得小劉的回懟很解氣,有些家庭的老人就是凡事只談利於自己的層面。等到老了生病時,決口不談“西式理念”,要求子女“盡孝”。

不過,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説,當代家庭內部的矛盾,也不光是個人的問題。有沒有發現,很多家庭在有娃之後,變得戾氣越來越重。

老人覺得自己操勞一生,晚年該享福,可是必須幫忙帶娃或者出去給兒孫賺錢。中年人抱怨上有老、下有小,再努力好像也改變不了什麼。學生們認為壓力大、好像成績不好就是罪過。

“外國寶媽怎麼不喊累”,女子被婆家指責矯情,幾句話讓對方啞口 第3張

為什麼好像所有人都很辛苦呢?寶媽的兩種不同狀態,不光跟習慣和家庭模式有關,也跟福利直接相關。

有的地方不僅解決奶粉等開銷,還給很充足的補助。家裏只要男方一人工作,加上領取的津貼,足以讓寶媽三年內安心帶娃。

生三個、四個,獎勵更多,幾乎十多年不用上班。而且海外教育模式也不一樣,寶媽不用盯着家長羣回覆消息,不用從幼兒園就開始輔導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2p0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