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解釋“為”

解釋“為”

解釋“為”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學習,那麼困難的也容易了;不學習,那麼容易的也困難了。 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

1、窮和尚對富和尚説:“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説:“您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説:“我靠着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2、” 富和尚説:“我幾年來想僱船而往下游走,還沒有能夠去成。

3、您靠什麼能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

4、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5、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

6、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板書設計: 為學 清 彭端淑 提出論點 天下事:為之:難→→易 人之為學 學之,難→→易 不為:易→→難 不學,易→→難 (普遍真理) (本文論點) 道理、舉例論證 道理:資,材 學而不怠→→不知昏庸 屏棄不用→→無異昏庸 舉例:魯傳聖人之道 比喻論證 二僧:貧者:為之→→至 富者:不為→→不至 總結::結論: 人之立志:恃材自敗 恃勤自力 需“為”需“學” 改寫: 例: 很久很久以前,四川某個廟裏有兩個和尚,這兩個和尚,一個比較富有,另一個很窮。

7、 有一天,富和尚起了個念頭,他想:普陀山是我佛門聖地,哪天我若能去朝聖,也就不枉做一個佛門弟子了。

8、 由四川到普陀山,路途遙遠,在古代,交通非常不便,沿途必定困難重重。

9、富和尚左盤算,右盤算:要到南海去,得僱條船才行,這一路上不知道要多少花費呢,萬一錢不夠用,怎麼辦?他猶豫再猶豫。

11、 巧的是,窮和尚也想到南海朝聖,他便把這想法告訴富和尚説:“師兄,我打算到南海去朝聖,你以為如何?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12、” 富和尚大吃一驚,問:“你沒錢,哪來的盤纏呀?” 窮和尚回答:“師兄,你怎麼忘了呢?化緣是我們出家人的本分,我只要帶一個瓶子一個缽,就可以上路了。

13、” 富和尚以不信的口吻説:“我這幾年來,一直想僱條船到南海去,一直都沒能去成,你沒錢,只靠化緣,能到得了嗎?” 窮和尚笑一笑,沒再答辯。

14、第二天一早,他果然帶了一個瓶子、一個缽,就上路了。

15、沿途化緣,白天趕路,夜裏找座廟掛褡。

16、終於讓他是到了普陀山。

17、 朝完聖,他高高興興地又沿途化緣回來。

18、 走到山下,遠遠地看到富和尚,他興奮地招手喊道:“師兄,我回來了!” 窮和尚走到山上,富和尚對他端詳了一會兒,問他沿途的情況,然後很慚愧地説:“還是你行。

19、我有上南海朝聖的心,卻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的,一直沒去成。

20、你能堅定意志,馬上行動,達成了願望。

22、” 作者簡介: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作有《白鶴堂詩文集》。

23、彭端淑,字樂齋,清代四川丹陵人。

24、雍正年間進士,歷任吏部郎中,順天(現在北京市)鄉試同考官等職。

25、後辭官回家,在四川錦江書院講學。

26、被稱為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 。

27、 課文分析: 《為學》首、尾兩段用精心提煉的警闢的句子表達作者的主張;中間用對比的手法和生動的對話寫貧僧富僧的故事以證明作者的主張。

29、 中心寓意: 散文《為學一首示子侄》(簡稱《為學》)用淺顯的比喻,説明求學的結果如何不在於天賦條件,而是決定於本人是否有求學的恆心和毅力。

30、敍事生動,語言流暢,有較強的哲理性。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1q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