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梵高筆下的星辰是什麼意思

梵高筆下的星辰是什麼意思

梵高筆下的星辰是指梵高畫的畫作《星空》,這幅畫作傳達的是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星空》也叫《星月夜》,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9年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裏創作的一幅油畫,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筆下的星辰是什麼意思

《星空》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運動和變化的星空,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湧、動盪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躁動、捲曲的星雲使夜空變得異常活躍,脱離現實的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

梵·高以火焰般的筆觸,標新立異的無畏,把自己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覺的幻想體驗大膽地用筆觸來加以證明,作品預示了畫家用幻想作為手段而對自己的主觀世界加以表達的探索。

文森特·梵·高的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藝術作品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



梵高 星空 寓意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着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

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着枝葉。傳達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鬱。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鬥。

這幅畫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也有星星發光的黃色,深藍色的 基調,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加強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樹用了深綠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籠罩。明亮的白色和黃色來畫星星及周圍的光暈,又給人一種温暖光明的感覺。

梵·高運用濃厚並且短促的筆觸,交織成彎曲的旋轉線條,海浪般的圖形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畫中旋渦狀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

在大面積冷色調的流動星雲中,一輪橙色的月亮散發出亮光,彷彿明燈般點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整個畫面着色搭配協調。濃淡相宜,深淺適中,很好地配合了畫中的氛圍。

擴展資料

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脱離現實,純為梵高自己的想象。

在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像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光燦爛的夜空》也許是文森特·梵高最有名的畫作。獨特的風格讓人一眼就可以認出是梵高的作品,這幅作品是虛構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星月夜

梵高《星空》賞析

梵高《星空》賞析

梵高的《星空》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幅畫作。那麼大家是如何看這幅畫作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梵高《星空》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梵高《星空》賞析 篇1

一、基礎本質層面

《星空》是一幅畫布油畫,作為一件美術作品,其物質載體,如畫布、油畫顏料等是客觀存在的。更進一步講,其形式符號,尤其是色彩和線條有着與眾不同之處。初看這幅作品時,會被其明豔且對比強烈的色彩所震顫:明黃的月亮,煞白的星星,耀眼而奪人眼球;墨綠的柏樹則顯出不安的情緒;遠處藍色的山峯、村莊與天空形成強烈對比,充滿寧靜之感。

梵高在這幅畫的線條運用上很有講究,相互交織的彎曲長線和破碎短線構成了整個畫面。天空和柏樹運用了大量彎曲的長線,形成漩渦式的天際和動感的植物。山坡、教堂、村莊更多的是用短線條的重複進行排列,再次形成對比,增強了畫面感。無論是物質載體,還是形式符號,都是客觀存在的一部分,觀者在欣賞這幅作品時,首先看到的也是它們,這是產生美的必要條件。

二、中介本質層面

《星空》畫面中呈現出的眩目、奇幻的景象顯然已經脱離現實,並不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能看到的星空,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感。因此,從藝術家方面説,梵高並非照搬黑夜中的星空或現實中的柏樹形象,而是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加以改造,創作出如浩瀚銀河般的星空,或是燃燒的黑色火焰般的柏樹,體現了藝術家創作時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性。

同樣,觀者在欣賞作品時,也是主觀客觀相統一。對於觀者而言,梵高所創作的《星空》是以特定的形態呈現出來的,具有客觀的穩定性。另外,觀者是以自己在生活中看過的星空為基礎來欣賞這幅畫的。其通過回憶以及主觀選擇對星空世界進行重建和改造。在形象世界的生成過程中,人們眼中的星空與藝術家藝術作品中的星空有所偏離,即當前的藝術形象與記憶中的形象有所區別,帶有主觀性。

三、核心本質層面

審美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就是自我確證。核心本質層面所説的自我確證的虛擬世界,又分為對生命的自我確證、對生活經驗的自我確證以及對自由創造力的自我確證這三個方面。

(一)、對生命的自我確證

從這個層面上説,觀者在看到《星空》這幅作品時,首先會被閃爍騷動的星系、筆直向上的柏樹所吸引,梵高用連續動感的、快速運動的筆觸描繪它們,把觀者帶入了感官世界。

人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生命的形象,但是,生活的沉重壓力讓人們忽略了生命的本質。而這幅畫作中,大小不等的星辰翻滾着散列在閃耀的月亮周圍,形成無邊無際的渦狀星系。明月的橙黃色光芒比太陽更加耀眼,星星更像是一團團熾熱的火球,柏樹則似一簇燃燒的火焰,它們彷彿有了生命,正在奮發向上,讓觀者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認識到自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部分,與這些生命物質一樣,也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這種極具表現力的生命形象讓觀者獲得了自我確證,喚醒了人們對生命的關注。

(二)、對生活經驗的自我確證

觀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將生活經驗與審美相聯繫,而在藝術中,其作為旁觀者在審視自己的生活經驗時,產生了一定的距離感,形成對生活的非功利態度,得到了自我確證。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或感受: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困難時,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於是在寂靜的夜晚仰望星空,或是兒時在家鄉,躺在寬闊的草坪上欣賞星空的場景,找尋最亮的星星,將不同的星星連接成圖案等。於是,人們便頓覺生命中碰到的小小磨難與這浩瀚的星空和宇宙相比,微乎其微。“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等激勵性的思想情感讓觀者懂得如何重新面對生活。

如梵高的作品《星空》,觀者彷彿與藝術家站在同一個窗台,沒有生活中的功利性追求,雖然內心充滿了不安、憂鬱,甚至狂躁等負面情緒,但是在星空下,這種糾結便在更宏大的空間中顯得微不足道,內心反而雨過天晴,孕育着希望。觀者的生活經驗被喚起,感受到自身不是孤立的存在,進而獲得了振作和堅強的心理暗示,內心產生審美所需要的愉悦感、親切感,即非功利性的情感認同,從而獲得自我確證。正如詩人蘇軾在詩中所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樣,觀者面對藝術作品時,站在生活經驗之外,這種距離感為審美創造了條件,更易達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三)、對自由的創造力的自我確證

一方面,站在藝術家的角度,對創造力的自我確證包含想象和傳達這兩方面。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星空》是梵高在現實基礎上發揮想象,運用表現主義的方式、油畫的創作手法傳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作品,體現了對創造力的自我確證中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站在觀者的角度,有藝術修養的人才能領會到藝術家的創造力,獲得相應的確證。觀者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形象的具體化、虛擬世界中的人物關係和事件的邏輯展開、作品意義內涵的發現與創造這三個方面。以《星空》的畫作為載體,站在藝術家的角度,像當年的'梵高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與其共同體驗創作的過程,切身感受在聖雷米的瘋人院中,藝術家充滿憂鬱的精神或是悲劇性的幻覺,隨後,創作的興奮感產生,觀者的創造力獲得自我確證。

(四)、超越本質的層面

對自由創造本質的反思和確證的深入,產生了藝術美的最高層次。梵高的《星空》不是藝術家直接所見的對象,而是用虛構的形象與色彩憑藉聯想而作,這種做法在其他畫作中並不多見。

其在超越本質層面中的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作品中暗藏數學公式。如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一張星空景象照片與梵高的作品《星空》有着奇妙的“巧合”。據2006年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物理學家喬斯·阿拉貢經研究發現,人們對梵高後期作品進行數學分析後發現,多幅作品的光與影的模式,與流體力學中的漩渦,或噴氣發動機噴出的氣流有着驚人的相似。也就是説,梵高的畫作中深淺不一的漩渦與半個世紀後科學家用來描述湍流現象的數學公式不謀而合。

也許正是梵高在精神狂亂的狀態下,在潛意識中洞悉了漩渦的原理,並將其描繪出來。在正常狀態下,梵高也許會失去這種能力,這一點我們從其作品中就能察覺。

其次,《星空》有其象徵意義。梵高使用星辰和月亮暗示使徒和耶穌的關係。他畫的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係,勝過那個神祕信仰的時代的關係。”

以致有人把其視為太陽系的“最終審判”。梵高用躁動的筆觸創作的這幅作品,讓人陷入黃色與藍色交織的迷宮之中,線條彷彿有了生命,徘徊遊蕩、不斷擴散,使得對自然敬畏的人們頓生無望的恐懼。

再次,《星空》中所表現的迴旋式運動似乎與太極圖有着某種關係。“宇宙有無限大,所以稱為太極,但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實質的內容。按易學的觀點,有形的東西來自於無形,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的實體是健運不息的,即宇宙在運動,動則產生陽氣,動到一定程度,便出現相對靜止,靜則產生陰氣,如此一動一靜,陰陽之氣互為其根,運轉於無窮。”

藝術家或許一方面要表現宇宙的博大寬廣;另一方面也在暗示生命的生生不息,循環往復。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切的主觀悲劇思想,形式上特立獨行,畫面在劇烈的精神控制下躍動。其繪畫的獨樹一幟,在於跨越了自然,逾越了人類正常的感受。《星空》是一幅既讓觀者產生距離感,又孕育着親近感的作品,其能引起非功利的主體自我確證的形象,是藝術美的體現。

梵高《星空》賞析 篇2

1889年,梵高的瘋病又一次發作。在與高更的一次激烈爭吵之後,他割下自己一隻耳朵,並用手帕包着送給一個妓女。此後,他被送入了聖雷米的瘋人院。他在那兒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間,他仍然勤奮作畫,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畫和一百多幅素描。他此時的繪畫,已完全地趨於表現主義。在他的畫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樣翻騰起伏的圖像,充滿憂鬱的精神和悲劇性幻覺。油畫《星空》便是他該時期的代表作。

《星空》前景的小鎮是以短促、清晰的水平線筆觸來描繪的,與上部呈主導趨勢的曲線筆觸,產生強烈對比;那點點黃色燈光,均畫成小塊方形,恰與星光的圓形造型形成鮮明對比。教堂的細長尖頂與地平線交叉,而柏樹的頂端則恰好攔腰穿過那旋轉橫飛的星雲。

梵高《星空》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二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眩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脱離現實,純為梵高自己的想象。在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像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光下沸騰的小山邊上靜卧着一個小村落。結構上帶給我們一種與騷動相制衡的寧靜。也許那冷暗的色彩和火焰式的視覺觸發我們童年時對夜晚,天空和星星的幻想。村莊的中央有一座帶有高高尖塔的教堂,它統治着這些小房屋。這尖塔帶給小村落一種安穩,創作上溶合了尺寸和隔離的協調。

畫的左邊有大塊暗色結構,它表現了尺寸大小與孤立的完美一致。與畫裏的其它物體的尺寸相比,該結構是宏偉的。用旋渦式的曲線描述洶湧、動盪的天空,帶給此畫一種深刻的意境。該結構向我們解釋了此畫受人喜愛的理由。從山脈到樹叢,讓我們對形狀的分析有了廣闊和完整的認識。

假如從一幅幅單張作品的角度上看,剛勁有力、別具一格的筆觸便意味着傳統意義上氣質或者獨特的個風格,而不是裝飾性圖案。而梵高的身體健康狀況一旦廣為人知,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他的筆觸證明了他的病態氣質和性情的不穩定。

視域轉化成濃厚的、有力的顏料漿,沿着他的畫筆的猛戳動作畫出的線路展開了它的脈絡。在梵高星空中月亮從月蝕中走出來,星星閃耀、洶湧,柏樹隨着它們搖動,把天空的韻律轉化成自己的火焰狀側影的黑色扭曲。它們把天的激流傳給了他,完成了貫穿整個自然的活力的圈子。

梵高的星空表達了什麼?

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憂鬱。也表現出人類的掙扎與奮鬥。

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令人類生出畏懼之心,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

天空中飛卷的星雲,好像在旋轉着跳舞,好像鮮花一樣怒放,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卻無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雲端的巨大柏樹,形如一團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奮力伸展着枝葉。

賞析

從構圖上來説,該畫面構圖極為準確,畫中以樹木襯托天空,下部的房舍托起了無邊的宇宙,以獲得構圖上微妙的平衡。

特別是那些柏樹的線條畫得流暢而別具一格,正如梵·高自己曾描寫的那樣:“那些柏樹總是佔據着我的思緒——從來沒有人把它們畫得像我看到它們的樣子,這使我驚訝。柏樹的線條和比例正如埃及金字塔及尖碑那麼美麗——在晴朗的風景中的黑色飛濺。”

在繪畫技法上,梵·高接受了前期印象派的某些特點,不是用簡單的線和麪來表達物體。而是用點來表現物體的光影,達到了傳統畫作無法達到的效果。

梵高的星空表達了什麼 梵高的星空有什麼意思

1、宇宙之浩瀚和人類之渺小

梵高的這個作品可以説是超級超級抽象了,無論是在色彩的運用上還是在物體的廟會上。但是整體就會顯現出星空之大,星空在這個作品中佔了有三分之二,巨大的星空讓人一看感覺還挺震撼的。而這片星空代表的就是浩瀚的宇宙,相比之下,連樹和教堂都顯得格外渺小,更何況是人呢。這些佈局將宇宙之浩瀚和人類之渺小表現得很清楚明白。

2、人類對命運的反抗

在這個作品中,無論是教堂的頂尖還是底下的樹木,都在奮力的向上攀爬,試圖想要去更高的地方。我覺得梵高是想通過這個來表現人對命運的反抗,樹和教堂就代表着人,而星空就代表着命運。

他們雖然渺小無力卻依舊沒有放棄,依然向命運發起挑戰,讓我看到了他們的無畏和堅強。而那些一團團的星光就像是希望,吸引着那些柏樹,激勵着他們,讓他們不要放棄反抗。

3、他內心不被人理解的苦悶

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梵高被人當成精神病關在精神病院中,他內心應該是很苦悶的吧,無人能夠理解他的行為也無人能夠理解他的畫作。眾所周知,梵高及其畫是在他死後才開始有名的,在此之前,沒人欣賞他的畫作也沒有人願意去購買。在《星空》中,深色的顏色基調就能讓人感受到他的一種沉重感。

梵高的星空表達了什麼

梵高的《星空》表達了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也表達了宇宙之浩瀚和人類之渺小。

一、梵高的《星空》表達了宇宙之浩瀚和人類之渺小的原因

梵高的這個作品可以説是超級超級抽象了,無論是在色彩的運用上還是在物體的廟會上。但是整體就會顯現出星空之大,星空在這個作品中佔了有三分之二,巨大的星空讓人一看感覺還挺震撼的。而這片星空代表的就是浩瀚的宇宙,相比之下,連樹和教堂都顯得格外渺小,更何況是人呢。

在這個作品中,無論是教堂的頂尖還是底下的樹木,都在奮力的向上攀爬,試圖想要去更高的地方。我覺得梵高是想通過這個來表現人對命運的反抗,樹和教堂就代表着人,而星空就代表着命運。在完成這個作品的時候,梵高被人當成精神病關在精神病院中,他內心應該是很苦悶的吧,無人能夠理解他的行為也無人能夠理解他的畫作。

二、梵高的創作特點

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在埃頓時期,落日的翻滾、日裏的農夫和農婦更多出現在他作品中。梵高對農民、對田野生活、對鄉村田野風光有着很高的熱情,他喜愛農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麥田、鶯尾花、豌豆花等。

梵高憑藉着自己敏鋭的藝術感知力深情地、細緻地描繪着這些質樸、自然的風景、靜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稱為“畫家中最純粹的畫家”。與那些華麗璀璨的繪畫相比,梵高的畫更多的是樸實和雋永,他將自己無限的激情傾注於這些樸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畫作產生了一種無法超越、無法模仿的藝術魔力。

標籤: 梵高 星辰 筆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06mw3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