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有關生而知之的知識大全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是什麼意思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是什麼意思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的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告訴了我們要多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知識。出處:唐朝文學家韓愈的《師説》。原文節選: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
  • 30199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哪一個人是生下來就知識的,誰都會有疑惑的時候,一旦有問題就要敢於去問。還告訴了我們要多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知識。“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句子出自出自唐朝文學家韓愈的《師説》。《師説》原文欣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
  • 14470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的意思是什麼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的意思是什麼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的意思是人不是生來就都懂得許多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這句話出自唐代韓愈的《師説》。《師説》文章開頭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師道:從師的必要性和從師的標準。劈頭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這個論斷,緊接着概括指出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作為立論...
  • 11740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是什麼意思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是什麼意思

  •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翻譯: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出自唐朝文學家韓愈的《師説》。2、這句話的意思是説:人不是生出來就都懂得許多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呢?告訴了我們要多學習,才能學到更多知識。3、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
  • 2455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意思是:我並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評析】在孔子的觀念當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卻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在於他愛好古...
  • 2110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的意思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的意思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的意思是: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好古:喜好古聖賢之道。敏:勤勉。出自《論語·述而篇》,《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孔子教育他的學生,人並非生而知...
  • 2392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譯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譯

  •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翻譯是我並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取知識的人。2、出自《論語·述而》,是勸勉人好學的意思,孔子他評論自己,實際上都是為了勸勉別人,這是循循善誘,是夫子的慈悲。3、在孔子的觀念當中,“上智”就是“生而知...
  • 5335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什麼意思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什麼意思

  •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意思是:知道世事艱難,無可奈何卻又能安於處境、順應自然。這句話出自《莊子·內篇·人間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註定,因此而甘心承受。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中期哲學家,莊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 2764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論語》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譯文:孔子説: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 5286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一句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一句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心裏面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事情不可以做,可還是非做不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所不為方有可為”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論語·憲問》簡介:《論語·憲問》為古代...
  • 12759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的翻譯
  •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的翻譯

  • 與其一味地推崇天而思慕它,怎麼比得上將天當作物質而加以控制呢?與其一味地順從天而歌頌它,怎麼比得上掌握它的規律而利用它呢?與其一味地盼望天時的調順而靜待豐收,怎麼比得上配合時令的變化而使用它呢?與其一味地聽任物類的自然生長而望其增多,怎麼比得上發揮人類的智能,來助它...
  • 13341
知之為知之原文翻譯
  • 知之為知之原文翻譯

  • “知之為知之”的出處:“知之為知之”出自《論語》,原文如下: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賞析:這句話講述的學習態度,孔子教授仲由對待學問的正確態度,告訴弟子對待學問要誠實,不要因為外在的原因,假裝自己知道或是不知道,這樣不僅不會幫助自己收穫知識,還...
  • 14849
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是什麼意思什麼原則
  • 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是什麼意思什麼原則

  • 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的意思是:學生不能理解所教的知識的時候,可以暫時停下來。體現量力性教學原則。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原則。指教學與兒童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適度原則。從兒童發展的實際可能性出發,使教學的任務、教材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是兒童可接受的。出自《學記》,《...
  • 24612
知之為知之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 知之為知之中的之是什麼意思

  • “知之為知之”中的“之”字是什麼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的”之“代指事情,全句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是聰明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的時候,態度應該端正,做人應該誠實。出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出自《論語·為政》:子曰:“由...
  • 25115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什麼意思
  •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什麼意思

  •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出自戰國時期,莊子的《逍遙遊》意思是説: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對外部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逍遙遊》是《莊子》...
  • 29814
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是什麼意思
  • 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是什麼意思

  • 1、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意思是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2、出自《淮南子·説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3、”詞性:取“管中窺豹”即貶義,而取“窺一斑而知全豹”則為褒義。5、示例:宋·普濟《五燈會元·雲門偃禪師法嗣》:“問:‘...
  • 529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而是什麼用法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而是什麼用法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而”表示承接關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出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意思是領會在心裏,寄託在酒上。本文描寫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自然風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擊的複雜感情。《醉翁亭記》節選:環...
  • 16935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什麼意思?
  •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什麼意思?

  •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成語名字:知其不可而為之成語發音:zhīqíbùkěérwéizhī成語解釋: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成語出處:《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 3427
敬而遠之 遠而疏之的意思
  • 敬而遠之 遠而疏之的意思

  • 敬而遠之是表示對一個人很尊敬,但卻又有所顧慮不願接近他,遠而疏之則是表示因為不願接近他,所以和他的關係就越來越淡了。這句話是出自《論語·雍也》。這個句子一般用來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有顧慮不願接近。例如:老舍《四世同堂》:“手腳又厲害,都只向他點頭哈腰的敬而遠之。...
  • 21742
知難而上好事來是什麼生肖
  • 知難而上好事來是什麼生肖

  • 知難而上好事來是指虎這個生肖。因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比喻明知那樣做很困難,甚至很危險,但偏偏要這樣做,所以這句話指的就是虎這個生肖。在十二生肖中,虎位居地支的第三位。虎簡介:虎(學名:Pantheratigrisnbsp;;英文名:Tiger):是哺乳綱的大型貓科動物;毛色淺黃或棕黃色,滿身黑色...
  • 8377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翻譯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翻譯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翻譯: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葉俱全。這句話出自宋代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這是一篇繪畫題記,寫出了文同高明的畫論、高超的畫技和高尚的畫品,寫出了作者自己與文同的友誼之深,情感之厚。原文節選: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
  • 25098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什麼意思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什麼意思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意思是心裏面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事情不可以做,可還是非做不可。該句出自《論語·憲問》,為古代文學作品。憲問篇出自《論語》,共計44章。主要內容有:作為君子必須具備的某些品德;孔子對當時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所發表的評論;孔子提出見利思義的義利觀等。...
  • 21870
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必無恥意思
  • 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必無恥意思

  • 1、知恥而後勇,知弱而圖強,若不知恥必無恥的意思是:人只有在知恥和自知不足後,才可能有卧薪嚐膽的決心和勇氣,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發失敗。2、“知恥而後勇”源於“知恥近乎勇”,語出《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3、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
  • 26665
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翻譯
  • 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翻譯

  • 全句是:見窾木浮而知為舟,見飛蓬轉而知為車,見鳥跡而知著書,以類取之。意思是:看見被挖空的木頭能浮於水面,就明白了造船的道理;看見飛蓬隨風轉動,就知道了造車的原理;看見鳥的足跡,就知道了造字以著書。這些都是通過類推的方法而得到的。這裏列舉的都是説明自然現象對人類創造發明...
  • 30936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句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句

  •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做人的大道理,這句話是根據《論語·憲問》、《四書遇》等古文中出現的語錄引申出來的,意思是明明知道做不到,卻要去做。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句:《論語·憲問》曾寫道,子露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這段...
  • 28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