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哪個朝代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哪個朝代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哪個朝代的答案是:周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開始於周代。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清明節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但是因為清明節與寒食節日期如此接近。古代人們就逐漸把這兩個節日的習俗進行融合。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哪個朝代

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就合併成同一個節日了。成為古代掃墓祭祖的日子,也就是我們今天的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的二公子重耳為了逃避追殺,帶着隨從過着逃亡的日子,在逃亡的路上,二公子重耳飢餓難耐,奄奄一息。有一名叫介子推的隨從見此情景就在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塊肉,給主子煮熟吃了。重耳得己甦醒。當得知介子推是割肉救了自己,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君臣們歷盡磨難,流亡國外十九載,終於還朝稱王。曾經跟隨的臣子們個個加官封候,唯獨忘記了割肉充飢的義臣介孑推。介孑堆是個很有骨氣的人,並沒去討要官職,揹着老母親進了山。待一曰晉文公終於想起了多時不見的介子推。派人到處尋找,四處打探才得知揹着老母進山了。於是文公親自帶人進山呼喊,晉文公是瞭解介子推的個性的,知道是不會出來的。於是就命人放火燒山。知道介子推是大孝子,在煙熏火燎的情形下為了老母也得出來,可是,直到山火熄滅也沒有出來。只見一株被火燒焦的樹幹,走上前去看到樹洞中介子推懷抱老母己經死去。

這一天就是陽曆的四月五曰。晉文公悲痛不已,決心要做一個清楚明白的君王意為清明。為了紀念介子推向全國下昭四月五日為清明節。這一天不許看見明火,不能用明火做飯,要吃冷食,俗稱寒食,因這一天介公是被火燒死的也叫寒食節。

標籤: 清明節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x44q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