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武陵戲的特點

武陵戲的特點

武陵戲的特點:武陵戲唱腔以彈為主,夾有“南北反”、“汰腔”、“醜腔”、“草鞋板”、“子母調”等,構成武陵戲特有彈腔。樂器以土、蘇、京三套鑼鼓結合使用,有其特色。

武陵戲的特點

角色行當分生、旦、淨、衞四大行。

表演藝術注重“內八塊”“外八塊”的基本功。

劇種歷史:武陵戲一般指常德漢劇。

常德地區弋陽腔傳入較早,於明代萬曆年間戲曲活動已頗興盛,據袁中道《遊居柿錄》和龍膺《答中原音韻問》等文記載,除弋陽腔外,並有崑山腔、青陽腔、楚調流行。

當時的楚調,即指由弋陽腔演化而來的高腔。

清康熙以來,又有秦腔、蘇腔、徽調等傳入,至乾隆、嘉慶年間,彈腔南北路逐漸成為常德漢劇的主要聲腔,高腔和崑腔逐漸衰落。

1910年前後,彈腔佔優勢,出現天元、瑞凝、文華、同樂4大名班。

1949年以前,一般稱之為常德班、沅河戲,也有叫“漢戲”的,可能是由於後期的彈腔受湖北漢劇影響之故而得名。

1949年後,曾稱為“常德湘戲”,1957年後改稱為“常德漢劇”。

標籤: 武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p41k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