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三坊七巷的來歷是什麼

三坊七巷的來歷是什麼

三坊七巷的來歷是什麼

1、衣錦坊:“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藴、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后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

2、文儒坊:“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

3、光祿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遊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4、楊橋巷:“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

5、郎官巷: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郎官巷。

6、塔巷:據説五代時吳越王錢泓俶仿印度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塔的故事,制塔巷作了八萬四千座小塔,作為藏經之用。

因其形狀像寶篋,內藏印經,故稱寶篋印經塔,俗稱阿育王塔。但塔巷育王塔只是象徵性而已。南宋後塔毀,至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爿的小塔,作為紀念。巷因有過育王塔,所以稱“塔巷”。

7、黃巷:據閩志載,晉永嘉二年間(308年)固始人黃元方(公元280-375年)又名允,字彥豐,避亂入閩,落户於福州南后街,故稱黃巷。

8、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9、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舊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極宮得名。

10、吉庇巷: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以上的就是關於三坊七巷的來歷是什麼的內容介紹了。

標籤: 三坊七巷 來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jrj3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