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

複姓的來源較多:1、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等;2、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3、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南郭和閭丘等;4、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5、從先祖名字而來,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還有像公孫、仲孫由爵系而來,叔孫由族系而來。

複姓的來源

複姓有哪些來源?

複姓:多於一個漢字的姓。如歐陽、司馬、上官等。複姓的來源較多,從官名來的,如太史、巫馬、樂正等;以封邑命名的,如令狐、羊舌、段乾等;有些以居住地而來的,如東郭、南郭和閭丘等。有些由職業而來,如漆雕等;也有如公良、公羊和顓孫等以先祖名字而來的。像公孫、仲孫由爵系而來,叔孫由族系而來。有些則源於少數民族改姓,如拓跋姓和尉遲、万俟等,也有以物品名稱而來的穀梁姓,甚至有如赫連這樣自創的姓氏。

複姓的來源和歷史是怎麼樣的?

複姓源於嬴姓,出自黃帝軒轅氏第七代伯翳,屬於以封邑名稱或國名為氏。源於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孫、伯夷二十五世孫海復,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源於墨台氏,出自姜姓東海族的古孤竹國,屬於以歷史事件稱謂為氏。源於姚姓,出自舜帝之後裔所建傅陽國,屬於以國名為氏。複姓又稱復氏,該姓氏是多源流古老姓氏之一。

複姓的歷史

上官源於華姓,是以官職命名的複姓。從《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的記載可知,上官氏的得姓始祖,是春秋時代楚國莊王的少子子蘭。這位公子蘭,官拜上官大夫,以官為為氏而姓了上官。

一説“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秦滅六國後,遷徙楚國公族大姓於關中,上官氏則被被遷往隴西上圭。《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説,漢時,為充實關中人口,朝廷曾下令將許多大姓遷往關中,基中上官氏被遷往隴西上圭。

上圭,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這也正是源自楚國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為望族的緣由。唐時,上官氏已出現於中原的河南地區,並在河南的陝州出人頭地。太宗貞觀年間的文學家上官儀,就是陝州人。

唐末紛擾,逼得中原民眾大舉南遷,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響,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開花結果了。上官名人,唐有才女上官婉兒,宋有龍圖閣一説“上官”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南,其公族中人以封邑為氏。

複姓的來歷

“複姓”在當代已經很普遍,那麼它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

       一、由封邑而來。

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記述為:周朝時有個名叫魏顆的人屢立戰

功,受封於令狐邑,後人遂以“令狐”為姓又如段幹氏,老子裔孫李宗受封於

段幹,其後人遂以“段幹”為姓此外,還有樑丘、上官、羊舌、鍾離等複姓,

都屬這種情況。

二、因居地而來。

如東郭氏,周朝時齊國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國都臨淄東郭的,後人遂

以“東郭”為姓又如閭丘、南門、西門、南宮、濮陽等複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如司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馬、樂正、左丘等複姓都由官名而來

公羊、子陽等複姓由王父之字而來

公孫、仲孫等複姓由爵系而來叔孫等複姓由族系而業。

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

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

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複姓,

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鍾離簡化為鍾,公孫簡化為孫,等等。

標籤: 複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4n3z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