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就發生在安慶桐城市西后街與五廟園之間,這裏有一條長約180米、寬約2米、鵝卵石鋪就的巷道,人們稱之為六尺巷。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六尺巷禮讓牌坊。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禮讓”二字。六尺巷南邊是宰相府,北邊為吳家吳氏宅。有關它的來歷,可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第2張

六尺巷。

兩家為宅基起了爭執。

故事的主人公張文瑞,即清代名臣、文學家張英。他幼讀經書,過目成誦。康熙二年(1663年)中舉人,六年中進士,十二年授翰林院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後升任侍讀學士,十六年奉命入南書房,凡民生利弊,四方水旱,知無不言,康熙稱讚他“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將西安門內瀛台之西的房子賜其居住,開創了詞臣賜居禁城內的先例。二十八年擢工部尚書,再調任禮部尚書,充《國史館方略》、《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實握宰相之權,所以家鄉人稱他的府第為“宰相府”。

這條六尺巷在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區西環城路的宰相府內。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宰相府。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第3張

張英詩文。

一封信化解了矛盾。

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張英閲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

家裏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吳家的一半。大家爭相傳頌,交口稱讚,使六尺巷的故事廣為流傳。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位於哪 第4張

古建築文物保護。

六尺巷收入《名勝詞典》。

幾百年宰相府已被拆毀殆盡,但六尺巷的故事卻沒有被人們淡忘。1956年11月,毛澤東主席針對當時微妙的中蘇關係,在接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吟詠了這首詩的後兩句,更賦予這首詩深刻的政治內涵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如今的六尺巷舊址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1993年安徽省有關部門撥專款進行部分修復;1999年,桐城市政府決定在六尺巷遺址就地恢復原貌。六尺巷現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慕名尋訪觀光的遊客常在此駐足流連。六尺巷已經是桐城古城的旅遊景點,2007年4月,“桐城文廟——六尺巷”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到安徽桐城去的遊客,參觀六尺巷是必備項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3gxn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