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學前教育

>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位於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位於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位於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禮讓”二字。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來自於清朝宰相張廷玉的歷史典故。張廷玉身在朝廷為官,妻子在老家伺候老人和小孩,有一次因為道路的問題和鄰居起了爭執,雙方互不相讓,於是張廷玉妻子就寫了一封信給張廷玉説了此番事情。

張廷玉回信説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於是張廷玉妻子就不再追究了,讓出了三尺地方,鄰居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也主動讓出了三尺地方,於是,六尺巷就這樣成名了。

歷史淵源:

這是一則發展在清代康熙年間,桐城境內的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佔張家隙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因兩家都是高官望族,縣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難以定奪,連稱憑相爺作主。相府家人遂馳書京都,張英閲罷,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張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譯文:千里之外送一封家書回去,勸説家人別為三尺之地與人斤斤計較,就如當年秦始皇修建了不朽的萬里長城,但是自己怎麼也難逃一死,就是爭來三尺之地又有何意義呢?)”家人得詩,旋既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於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此巷在桐城市區西南隅,東起西后街,西抵百子堂,巷南為舊時宰相,巷北為吳姓住宅,長約100米。現為桐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尺巷的故事,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至今傳為美談。1956年中蘇關係惡化,毛澤東主席接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曾吟詠此詩。 六尺巷的故事,對桐城的社會道德風尚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張英的謙虛禮讓,給後人樹立了一座道德典範的豐碑,人們紛紛仿效。一時之間,桐城境內路不拾遺,秩序井然,鄰里和睦,知書達理,蔚然成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弘揚謙和禮讓美德,對當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非凡的現實意義和重大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xq/pyn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