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悲愴交響曲的作者是誰

悲愴交響曲的作者是誰

悲愴交響曲的作者是誰的答案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悲愴交響曲的作者是誰

《悲愴交響曲》(《第六交響曲(悲愴)》)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大約在1893年八月末至九月間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柴科夫斯基自認為這部交響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傑作。

本曲首演於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後,作者不幸染上霍亂(另有一説為柴科夫斯基因同性戀被判死刑,服毒自殺),與世長辭。本曲終成為柴科夫斯基的"天鵝之歌"。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於伏特金斯克市,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 。

1864年,從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1867年,《第一交響曲》在莫斯科首次演出。1870年,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在莫斯科初次演出。1876年,與梅克夫人開始通信。1877年,芭蕾舞劇《天鵝湖》首演。1879年,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首演。1880年,《意大利隨想曲》首演。1888年,《第五交響曲》在聖彼得堡首演。1890年,創作歌劇《黑桃皇后》。1892年,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在聖彼得堡首演。1893年,創作《第六交響曲》;11月6日,逝世 。

柴可夫斯基的創作幾乎涉及了所有的音樂體裁和形式,其中交響樂創作處於重要位置。他繼承了格林卡以來俄羅斯音樂的發展成就,同時又注意吸取西歐音樂文化發展的經驗,把高度的專業技巧同俄羅斯民族音樂傳統有機結合,創造出具有戲劇性衝突和濃郁民族風格的作品 。

柴可夫斯基是在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高漲時期走上創作道路的,從創作基本面貌上看,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創作比較傾向於表現對光明歡樂的追求和信心,而後期則更傾向於表現深刻的悲劇性。他在70年代末所寫的《第四交響曲》和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則屬於他在前後兩個時期交界時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在舞劇音樂創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成就。

他一生寫了三部舞劇音樂:《天鵝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夾子》(1891-1892),都已成為世界舞劇藝術中影響巨大的作品,廣泛流傳在各國的芭蕾舞台上。

柴可夫斯基對舞劇音樂進行了許多革新,他克服了過去舞劇音樂的公式化弊病,賦予舞劇音樂以交響性的發展,使之更富於戲劇性,大大提高了舞劇音樂的表現力。

標籤: 悲愴 交響曲 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362x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