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駝鹿是典型的什麼

駝鹿是典型的什麼

駝鹿是典型的什麼的答案是:亞寒帶針葉林食草動物

駝鹿是典型的什麼

駝鹿為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食草動物,單獨或小羣生活,多在早晚活動。分佈於歐亞大陸的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不同亞種的毛色有所不同。( 2005年由生物學愛威爾遜和裏德認可駝鹿分為歐亞駝鹿和北美駝鹿為不同的獨立的物種。)駝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屬下共有2個物種8個亞種。駝鹿的名稱取意於其肩高於臀,與駱駝相似。它又稱堪達罕(滿語)、犴達罕(滿語)、犴,駝鹿在北美洲稱為“moose”(源於東阿布納基語的“moz”),而在歐洲稱為“elk” (“elk”在北美洲被用來稱呼加拿大馬鹿)。以雄性的掌形鹿角為特徵。

駝鹿是典型的亞寒帶針葉林動物,主要棲息於原始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多在林中平坦低窪地帶、林中沼澤地活動,從不遠離森林,但也隨着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春天多在針闊混交林、樺樹林、山楊林以及河、湖沿岸柳叢茂密的地區活動。

夏天大部分時間在沿河林地、火燒跡地、灌木雜草叢生的河灣、河谷沼地、高草草甸以及舊河牀等地帶活動,尤其喜歡山澗溪流、多汁植物茂盛的低窪地和沼澤地。

秋天大多結羣遊蕩在林間空地,採伐跡地、林緣或林中沼澤地,或山地溪流上游避風向陽的地方。

冬季主要在山地陽坡的楊樺林、沼澤地的柳林灌叢等地活動。嚴冬時常集成小羣在有地下水露出的地方活動。

雄鹿通常單獨生活,雌鹿和小鹿集羣而居,全天都在覓食飲水,食物種類有70多種,包括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食量很大,每天要吃掉20多公斤的植物,和牛一樣進食後須反芻,還有舔食鹽鹼的習性。

為了適應嚴酷的寒帶環境,駝鹿進化出了許多高超的生存本領。除了眼睛近視外駝鹿的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雖然身軀高大顯得笨拙,但實際上駝鹿的動作相當靈活,能夠在積雪60釐米深的地上自由活動,可以以55公里的時速一口氣接連跑上幾個小時;它還是一種會跳高的鹿,能夠拖動千斤重的身軀一躍而起去取食高處的樹枝樹葉,另外駝鹿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名副其實的“闢水金睛獸”,一次可以游泳20多公里以致不少人見過駝鹿橫渡海峽,還能潛到5-6米深的水下去覓食水草。

駝鹿從8月下旬開始發情,追逐旺季在9月中旬,於10月結束,一般雌獸比雄獸晚一週左右發情。發情的雄獸異常興奮,毛被蓬鬆,角膜充血,多在早晨和黃昏發出吼叫,經常在樹幹上磨角,將樹皮擦掉,使樹幹上留下許多坑痕,有時還用角豁地,翻起10多釐米高的泥土。

交配競爭:兩隻雄獸先是彼此虎視眈眈,繼而用巨大的角猛烈地向“情敵”出擊,發出“劈啪劈啪”的擊角聲。在一般情況下,當一方被擊敗後,就會知趣地離開,但有時雙方勢均力敵,難免使其中一方受到傷害。如果這種角擊經久不息,使雙方巨大而複雜的角象絞鏈一樣扭在一起無法脱離,時間一長,還可能會由於飢餓和疲勞而同歸於盡。雌獸選擇獲勝的雄獸進行交配。

一隻獲勝的雄獸一般僅與1-2只雌獸交配。雌獸的妊娠期為242-250天,一般在翌年5月末至7月初產仔,每胎產1仔,偶爾產2仔。剛出生的幼仔的體長為70-82釐米,體重為10-12千克,體色棕黃,偶爾也有全身為白毛的,被稱為“白駝鹿”或“白化駝鹿”,十分珍稀,出生的比例大約為一萬分之一。產仔後雌獸立即站立起來,為幼仔舔幹身上的濕毛,幼仔也開始掙扎着站立起來,但又會摔倒下去,反覆多次後,才能勉強站起。幼仔生長很快,尤其在最初的6個月內。10-14天之後開始跟隨雌獸活動,1個月後開始吃草和嫩樹葉,哺乳期大約為3個半月。1歲以後就能獨立生活,3-4歲時達到性成熟 。

標籤: 駝鹿 典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2w6z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