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生活

>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風俗

1、打泥巴仗,貴州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種時會舉行打泥巴仗的活動,一邊插秧一邊互相向對方扔泥巴。2、煮梅,在南方,芒種前後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故而有煮梅的習俗。3、掛艾草,芒種時節開始出現蚊子,艾草有驅蚊的功效,所以就有了在芒種時掛艾草的習俗。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温顯著升高。常見的天氣災害有龍捲風、冰雹、大風、暴雨、乾旱等。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芒種節氣的特點和風俗,希望大家喜歡!

芒種節氣的特點

由於華廈地域廣闊,東、西、南、北、中雖同處這一時節,但氣候特徵也多有差異,在我國廣大的中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區域,其時雨量增多,氣温升高,進入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黴,民俗稱為“黃梅天”。

宋人有詩曰:“梅霖傾瀉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説明綿綿陰雨,導致河滿溝平,農民正冒着濕冷披着棉衣在田裏作業的場景。此時,不僅熱蒸濕動,濕熱之氣瀰漫空中,但也可能裹挾着陰濕之氣。

其候有三:即“一候螳螂生,二候鵯鳥鳴,三候反舌生”,意為螳螂頭年產的卵已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樹梢鳴叫,但那些會學其他鳥叫的反舌鳥都停止了叫聲。

芒種節氣的風俗

芒種習俗:送花神

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芒種習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户户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芒種習俗: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習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芒種習俗:開犁節

浙江省雲和縣有“開犁節”,在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芒種節那天舉辦。

在雲和梅源一帶流傳着這樣的傳説: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為同情人間饑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結果導致野草瘋長拯救了牲畜,而農田被野草淹沒使農人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懲罰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開犁是雲和梅源一帶山區農民啟動春耕的時令體現,過去把“開犁節”叫做“牛大王節”。

芒種習俗:端午節

此節氣裏,我國有許多習俗,每隔兩年就有一次端午節出現在芒種期間,其中,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天中、朱門、五毒日。端午節有喝雄黃酒、吃粽子、吃綠豆糕、煮梅子、賽龍舟的習俗。

芒種節氣習俗:掛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農村,那麼應該就知道艾草是一種到處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驅趕蚊蟲的作用。到了天氣炎熱的五月,細菌滋生的厲害,就是艾草出動的時候了。

人們會把艾草從田裏割回來,然後擺放在自家的門口,還有些人會把艾草曬乾,然後點燃,在屋子裏轉上一週,蚊蟲也會被驅趕走。

因為芒種和端午兩個節氣距離的比較近,所以很多習俗是比較類似的,比如就是掛艾草的這個習慣。芒種和端午過去之後,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芒種節氣到底"忙"什麼

芒種是一年之中第九個節氣。它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典型的反映農業耕作的節氣。

芒種之後,北方黃淮平原開始進入雨季。此時,如果有大風、冰雹或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農民無法及時收割小麥,損失會非常嚴重。

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日照時數減少,雨量增加,偶有低温情形。華南地區則進入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時節。西南地區也在芒種時節前後進入了多雨季,高原冰雹天氣也逐漸增多。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芒種是農事最為繁忙的節氣之一。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成熟,等待收割春天種下的棉花等作物進入生長高峯,需要大量水和肥料夏玉米、夏大豆等作物也需要播種。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

此時,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地區「收麥種豆不讓晌」,全國各地一片農忙景象。

芒種節氣的特點和風俗相關文章:

★芒種節氣的4大傳統習俗

★芒種節氣的含義及其特點

★芒種節氣的特點

★芒種節氣的由來及習俗

★芒種節氣的由來和民間習俗

★芒種的由來和習俗介紹

★芒種節氣有什麼習俗

★芒種的由來和節氣民俗

★芒種節氣的物候特徵及芒種節氣的特點是什麼

芒種節氣的民俗及活動

芒種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75°時交芒種節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芒種節氣的民俗及活動,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芒種節氣民俗

1.煮食黃梅

芒種前後,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梅雨季節,此時正值黃梅成熟之時,因為黃梅酸澀,不便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所以這一地區的許多農家有芒種煮梅食用的習俗。

2.餞花會

江南一些地區在芒種日還有“餞花會”的習俗。當地的人們認為,芒種過後便是夏日,眾花凋謝,花神退位,便要擺設多種禮物為花神餞行。也有的人用絲綢懸掛花枝,以示送別。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芒種節道:“這日,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綵線繫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繫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飄,花枝招展。”“幹旄旌幢”中“幹”

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頂端綴有犛牛尾的旗,旌與旄相似,但不同之處在於它有五彩折羽裝飾,幢的形狀為傘狀。由此可見大户人家芒種節為花神餞行的熱鬧場面。

3.安苗

安苗是皖南一些地區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成,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活動。家家户户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4.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辦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夫婦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活動結束,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芒種節氣活動

一:感受節氣温度的變化

芒種是二十四個節氣的第九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進入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雨量增多,氣温升高,空氣非常潮濕,天氣十分悶熱,氣温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成人與幼兒一起觀看天氣預報,瞭解不同區域的温差,以及記錄自己生活地域的節氣時間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節氣的記錄冊對比,感受着節氣交替的變化。

二:測一測雨水

芒種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節氣的到來,開始進人梅雨季節,持續陰雨,降雨量增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記錄芒種後雨水較之前的變化,和之前節氣的記錄冊對比,瞭解不同節氣裏自然界的變化。

三:知三候,感時令

芒種節氣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成人可以給幼兒講解三候的意義,或是一起走進自然尋找這些節氣變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現象背後的含義,讓孩子們瞭解這不僅僅是歲月時令的符號記號,更是人類共生的歷史,是文化的結晶。

四:芒種忙,麥上場

二十四節氣是古時農事的行事曆,所以每個節氣,都少不了我們的農事種植活動。芒種時節的到來,標誌仲夏時節的開始,也意味着繁忙拉開了帷幕,忙着搶收已成熟的芒作物。這時,如之前已種植過麥子的班級,老師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去收割以及後續脱粒工作,體驗農事工作的不易,明白只有有付出就有收穫的道理如沒有種植,可以準備一些麥子帶着孩子們一起觀察,瞭解農事的過程,感受自然物生長的力量。

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把收割好的小麥進行脱粒、去皮,可以晾曬儲存起來,明年再當種子。

沒有種植麥子的班級,可以由教師準備麥子,帶着孩子們一起認識麥子,瞭解麥子的生長過程等內容。

五:品麥香

食是人生存的基礎,而中國人對於食又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表現,根據時令去品嚐是最幸福的事情,芒種時節,最淳樸而美味的莫過於新鮮收割的麥子了。這時,成人可以帶着孩子品嚐麥包,麥包原材採用芒種時節成熟的小麥無脱皮而磨成,麪粉粗糙,有着濃郁的小麥香味,第一時間感受原味植物的美好。

或成人也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嘗試用小麥磨成的麪粉做成各種麪食及點心,在體驗和品嚐的同時,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內涵。

六:做一幅創意麥秸畫

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藝術的體現,小麥經過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後變成餐桌上的美食,那麼麥秸也是有大作用的。成人可以帶着孩子把麥秸去葉,用線繩編製成草篦子,添置於班級的角色區域,或一起製作創意麥秸粘貼畫。感受創作的樂趣,瞭解不同的東西都有自己的價值。

七:麥收過後忙插秧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芒種節氣除了搶收麥子,也忙着種植谷黍類的夏播物。成人可以帶着孩子們種植晚谷、黍、稷等農作物,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種植活動,經歷播種、開花結果等植物生長全過程,感受生命成長的歷程。

八:送花神,栽新花

古時民間,人們在芒種日會餞送花神歸位,既為恭迎夏君,也為感恩,期盼來年與百花再次相會。《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就描寫了這一風俗:大觀園中的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都用綵線系在每一棵樹頭每一枝花上。這時,成人可以帶着孩子一起送花神,把彩色絲帶系在幼兒園裏或是小區的花枝上。

成人也可以帶着孩子一起種下花種,如夏播夏開的鳳仙花、百日草、蜀葵花等草花等等,感受“芒種”的接替、更新,體會節氣時間的變化。

九:一起煮梅汁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淨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節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這時,成人便可以帶着孩子一起煮一壺青梅湯,品味節氣的美好。

十:一起來鬥草

在古代芒種還有一個浪漫的習俗就是鬥草,又叫踏百草,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一幅畫名叫《羣嬰鬥草圖》。鬥草就是各自找韌性比較好的草然後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斷的那一方就是勝利者。成人可以帶着孩子一起在户外各自尋找自己認為最韌性的草,再繼續比賽,感受民俗遊戲的樂趣。

芒種節氣的特點

1、雨量

芒種時節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及時收割、脱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黴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到手的莊稼毀於一旦。

芒種後,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地區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温。

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長期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害。

西南地區從6月份也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此時,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區冰雹天氣開始增多。

2、氣温

在此期間,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龍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區,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區的人們,一般來説都能夠體驗到夏天的炎熱。

6月份,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出現35℃以上高温天氣的可能,黃淮地區、西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40℃以上的高温天氣,但一般不是持續性的高温。在華南的台灣、海南、福建、兩廣等地,6月的平均氣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確實是又悶又熱,有時需要向公眾發佈高温預報,提醒人們預防中暑、空調病和急性腸胃炎。

芒種節氣的風俗

1、打泥巴仗

貴州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種時會舉行打泥巴仗的活動,一邊插秧一邊互相向對方扔泥巴,活動結束之後,誰身上的泥巴最多,誰就是最受歡迎的人。

2、煮梅

在南方,芒種前後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故而有煮梅的習俗。

3、掛艾草

到了芒種時,天氣變得越來越熱,出現了許多的蒼蠅和蚊子,為了驅趕蚊蟲,而艾草有驅蚊的功效,所以就有了在芒種時掛艾草的習俗。

除此之外還有送花神、曬蝦皮、接嫁樹、安苗等習俗。

芒種,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因此“芒種”又叫“忙種”,是一個典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

每年6月5日或6日太陽達到黃經75度便為芒種。芒種的氣温顯著升高,雨量比較充沛。 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正處於“夏收、夏種、夏管”的“三夏”大忙季節。

在芒種節氣裏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水痘等。芒種的養生重點要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

標籤: 芒種 節氣 風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sh/08j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