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為什麼登黃鶴樓改成登鸛雀樓

為什麼登黃鶴樓改成登鸛雀樓

沒有改名,這是不同的兩首詩。《登鸛雀樓》的作者是唐代王之渙,《登黃鶴樓》是唐代崔顥。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

為什麼登黃鶴樓改成登鸛雀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夕陽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着東海洶湧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登鸛雀樓》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遊的生活

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這裏,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後人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作者】崔顥 【朝代】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登黃鶴樓》這首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

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作了這首詩。崔顥(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開封)人 ,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 。出身唐代頂級門閥士族"博陵崔氏"。

曾任許州扶溝縣尉,官位一直不顯 。後遊歷天下,天寶九載前後曾任監察御史 ,官至司勛員外郎,天寶十三載(754)去世。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及第,官至太僕寺丞 。

天寶年間,為司勛員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早期詩作多寫閨情和婦女生活,詩風較輕浮,反映上層統治階級生活的側面,後期以邊塞詩為主, 詩風雄渾奔放,反映邊塞的慷慨豪邁、戎旅之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y5d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