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對症下藥主人公是誰

對症下藥主人公是誰

華佗。《三國志·魏志·華陀傳》:“府吏倪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

對症下藥主人公是誰

’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著名醫學家。

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鍼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後因不服曹操徵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

今亳州市有“華佗庵”等遺蹟。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非常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症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後均告痊癒。原來華佗診視後,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裏熱證,非瀉下難於為治。

華先生治府吏倪尋,頭痛身熱,則下之,以其外實也。治李延頭痛身熱,則汗之,以其內實也。蓋得外實忌表、內實忌下之祕也。又按內實則濕火上衝,猶地氣之鬱,正待四散也。

外實則積垢中留,猶山閒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頭痛身熱同,而治法異者,雖得之仙祕,實本天地之道也。餘屢試之,果屢見效。

又有督郵頓某,就醫後自覺病已痊癒,但華佗經切脈卻告誡説:“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完全康復,切忌房事,不然,將有性命之慮。”其時,頓妻聞知夫病已經痊癒,便從百里外趕來看望。當夜,頓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後果病發身亡。

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牀,華佗前往探視,徐説:“自昨天請醫針刺胃管後,便咳嗽不止,心煩而不得安卧。”華佗診察後,説:“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若日後飲食漸少,五日後恐不測。”後果如所言而亡。華佗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這種説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成語對症下藥的主角是

華 佗典故介紹: 1、華佗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他給人診病,總是先弄清病源所在,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下藥。

有一次府吏倪尋和李延一起來找華佗看病,二人都是發熱頭痛。

華佗經過診斷説:“倪尋應當用瀉藥,而李延則應當用發汗藥。”二人感到很奇怪,華佗解釋説:“倪尋外實,李延內實,所以治法不同。”這樣分別下藥後,第二天兩人果然都痊癒了。後來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概括成“對症下藥”這一成語,比喻具體情況具體地分析處理。

對症下藥的主人翁是誰

華佗華佗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鍼灸各科,醫術高明,診斷準確,在我國醫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華佗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有一次,州官倪尋和李延一同到華佗那兒看病,兩人訴説的病症相同:頭痛發熱。

華佗分別給兩人診了脈後,給倪尋開了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的藥。 兩人看了藥方,感到非常奇怪,問:“我們兩人的症狀相同,病情一樣,為什麼吃的藥卻不一樣呢?” 華佗解釋説:“你倆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尋的病因是由內部傷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卻是由於外感風寒,着了涼引起的。兩人的病因不同,我當然得對症下藥,給你們用不同的藥治療了。” 倪尋和李延服藥後,沒過多久,病就全好了。

後來,“對症下藥”這一成語,就用來比喻要善於區別不同的情況,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寫出下面成語中的主人公

華佗關雲長孔子分別是華佗,魯肅,孔子韋編三絕——孔子;單刀赴會——關羽;對症下藥——朱熹;成語主角:聞雞起舞——祖逖;紙上談兵——趙括;驚弓之鳥——更羸;負荊請罪——廉頗;破釜沉舟——項羽;七步成詩——曹植;鐵杵成針——李白;指鹿為馬——趙高;完璧歸趙——藺相如;卧薪嚐膽——勾踐;鑿壁借光——匡衡;鞠躬盡瘁——諸葛亮;圖窮匕見——荊軻;樂不思蜀——劉禪;三顧茅廬——劉備;入木三分——王羲之;殺妻求將——吳起;四面楚歌——項羽;煮豆燃萁——曹植;背水一戰——韓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w44l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