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説是楚莊王,另一説是齊威王。成語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楚莊王統治朝政三年,不發佈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勸諫君王説:“有鳥止南方之阜,不飛不鳴,此為何名?”楚莊王答道:“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處理朝政,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

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齊威王一鳴驚人[釋義]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

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出處] 《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典故: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説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説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説:“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

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説:“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着瞧吧!”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的主人公是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第2張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説:“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説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通“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第3張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的主人公一説是楚莊王,另一説是齊威王。楚莊王統治朝政三年,不發佈政令,不治理朝政。

右司馬勸諫君王説:“有鳥止南方之阜,不飛不鳴,此為何名?”楚莊王答道:“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處理朝政,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齊威王統治時,過度享樂,荒廢亂政,各諸侯國同時侵犯。淳于髡(kūn)用隱語對他説:“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不鳴,此鳥何也?”齊王説:“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後來,齊威王發兵出城,各國諸侯都歸還齊國被侵佔的土地。成語一鳴驚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第4張

一鳴驚人釋義:鳴,叫;驚,震驚。一聲鳴叫就使人震驚。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突然就做出了驚人的事。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成語一鳴驚人説的是齊威王的故事齊威王生在戰國時代他繼承王位時還不足三十歲,正是貪玩的年齡。他春風得意,整天只知道在宮中吃喝玩樂,沉溺於酒色之中,全不把國家的安危和百姓放在心上。

三年下來,朝政混亂,人心渙散,邊境上也警報頻傳。有的諸侯國看見齊國日趨衰落,便乘機攻打,侵佔了不少土地。羣臣百官私下裏議論紛紛,都擔心如此下去國家將要滅亡,可是誰也沒有膽量進宮直諫。

齊威王有個大臣叫淳于髡。淳于髡善於言辭。他進宮叩見齊威王,説:“臣聽説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叫,您説,這到底是什麼鳥啊?”這樣的諷喻齊威王當然能聽懂,淳于髡是在説他治國尤功。

這個很會玩的齊威王,很幸運地擁有機靈的大腦,更幸運地擁有淳于髡這樣的大臣。他笑了笑説:“這可不是一隻平凡的鳥啊,它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齊威王是個君子,他恪守了諾言。很快,他帶着羣臣到各地視察,他來到即墨,見田裏的莊稼長勢很好,百姓生活安康,感慨地對即墨大夫説:“我在宮中時常聽人説你的不好,現在親眼所見你的業績,知道你是一個正直的人。

”言罷,封給即墨大夫一萬户。接着,齊威王又巡視阿地,看到農田荒蕪,百姓愁苦,生氣的訓斥阿地大夫:“宮裏天天有人在我面前替你美言,而今真相大白!”當即令人將阿地大夫押回京城。然後,召集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視優劣給予獎懲。同時整頓軍隊,振作士氣,親自率軍打敗了魏國的入侵軍隊。

此後,齊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一鳴驚人 的主人公(君主)

一鳴驚人的主人公是誰 第5張

楚莊王。東周韓非的《韓非子·喻老》記載:“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

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

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譯文: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佈政令,不治理朝政。

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説:“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楚莊王説:“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而妨礙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過早顯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績。

所以説:“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擴展資料: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莊王熊旅即位, 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公子燮與公子儀的叛亂。在複雜的形勢下,他採取了以靜觀動、以感辯奸的對策,表現出沉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

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後,鄭國開始聽命於楚國。為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雙方互有勝負,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

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莊王去世,諡號莊,葬於紀山。

後世對其多給予較高評價,有關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鳴驚人”等也成為固定的成語,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3j1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