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人生看得幾清明是誰寫的

人生看得幾清明是誰寫的

蘇軾。出自《東欄梨花》作品原文: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人生看得幾清明是誰寫的

全詩白話譯文: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條透露出濃郁的春色,飄飄灑灑的柳絮夾帶着如雪的梨花,佈滿了全城。我心緒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將這紛雜的世俗人生,看得多麼透徹與清澈明朗。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他還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等。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脱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作文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的藝術境界。蘇軾散文著述宏富,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釋德洪《跋東坡(左忄右允)池錄》説:“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蘇軾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的作家中間享有巨大的聲譽,一時與之交遊或接受他的指導者甚多,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故稱蘇門四學士。

蘇詩現存約四千首,其詩內容廣闊,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詩》説:“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説:“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並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後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

”蘇軾的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少數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統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蘇軾的詞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説:“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人生看得幾清明是誰寫的

“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宋代大文豪蘇軾清明踏青時,看到郊外雪染的梨花,回味自己的身世,面對磨難中的旖旎風光而發出由衷的讚歎。

詩人此生可謂起起落落、坎坷頗多。

但是,無論“烏台詩案”還是一謫再貶之後,他總能以“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姿態笑傲塵世,總能在坎坷的路途中邁出鏗鏘的步履,吟嘯而前行。

東欄梨花 (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

(1)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

(大意對即可)(2)“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東欄梨花 (蘇軾)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

「東欄梨花」,看似很平淡,好像人人都寫得出這樣的詩,但古今以來卻只有這一首寫梨花的詩篇,傳誦千古,至今仍膾炙人口。何故呢?要説出個所以然來,實在不容易,只覺得他所描寫的景物很美,又很親切,真是近在眼前。

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這一對比,景色立刻就鮮活了,再加上第二句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是「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春意之濃,春愁之深,更加烘托出來。

柳絮飄飛,梨花亦開遍了一城的雪白這裏更加強調的是白色-----春色之美原在萬紫千紅,花團錦簇,如錦繡般的大地-----但是這裏單隻描寫雪白的梨花(柳絮只是陪襯),更着眼於自己家門口東欄邊的一株梨花-----它愈開得熱鬧,愈引人惆悵-----到這裏,此詩的獲烈特色完全顯現出來了,一株如雪的梨花,一味強烈的白色這引起人共鳴的主要關鍵所在,任何人面對如此一幅畫面,也會稍然為之動容:東坡此詩似傷春而實未傷春,一點也沒有頹廢衰颯的調子,只是純美的欣賞與人生哲理的透視。

標籤: 清明 看得 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rw4gj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