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樂山大佛是誰建造的?

樂山大佛是誰建造的?

樂山大佛是誰建造的?的答案是:海通禪師發起。

樂山大佛是誰建造的?

樂山大佛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歷經三代工匠努力最終得以完成。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後,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後,先後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景點介紹

樂山大佛景區包括樂山大佛、靈寶塔、凌雲禪院、海師洞、九曲—凌雲棧道、巨型睡佛、東方佛都、佛國天堂、麻浩崖墓、烏尤山等。陳運和《樂山大佛》中詩稱“山是一尊佛參拜,莊嚴雄偉佛是一座山仰視,氣勢崴嵬”。

樂山大佛的修建故事

最先提議建造樂山大佛的人是一位名為海通的和尚。當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彙集之處,水勢兇猛,再加上凌雲山的山勢險要,凡是路過這裏的遊船,稍有不慎會船翻人亡。到了水季,這裏幾乎船不能行,行必船毀人亡。海通身為出家人,不忍心見眾生受苦,於是向朝廷提議在這裏修佛,用佛像來鎮壓水勢,保佑往來行船(這也是樂山大佛是彌勒佛的原因)。從現代來看,我們可以把這個提議當作是修建大壩的意思。

開元二年二月,唐玄宗聽從宰相姚崇的意見,讓僧尼們還俗,還不讓民間鑄佛寫經(“淘汰天下僧尼,萬二千人還俗”,“二月,敕毋得創建佛寺”,“禁百官家毋得與僧尼道士往還,禁民間鑄佛寫經”)。在這樣的條件下,海通只能提議修佛,而不能自己籌款修佛。任何事情都會出現轉機,修建樂山大佛也不例外。唐玄宗從禁佛轉變為崇佛,這讓海通修建樂山大佛得到了資金和王權的支持。有了資金和王權的支持,佛像修建起來頗為順利。是國家級別的工程,調動了不少的財力、人力和資源來修建樂山大佛。剛修建沒多久,海通和尚便圓寂了。這佛像還沒修完,主事人都圓寂了,自然就被耽擱下來。一直到 開元二十七年,擔任劍南節度使的章仇兼瓊,資助海通的徒弟將停頓多年的大佛工程繼續下去(“持俸錢二十萬,以濟其費”)。這位老哥資助樂山大佛的修建原因很簡單,我要領兵對抗外敵啊,糧草不能斷,必須修,要不然糧草出事,前線也得玩完。好景不長,天寶五年五月章仇兼瓊去做户部尚書了,自然顧不上大佛的修建,於是大佛修建又一次擱淺。

四十年後,唐德宗即位,樂山大佛的修建又被提上日程。和章仇兼瓊一樣,擔任劍南四川節度使的韋皋為了糧草的運送才資助樂山大佛的修建(“以俸錢五十萬佐其費”),最終樂山大佛在貞元十九年徹底修建完工。從海通主持樂山大佛(頭部至胸部)的第一段工程,用了數年時間,到章仇兼瓊主持第二階段工程(肩至膝部),前後歷時8年,最後到了韋皋主持的第三階段(膝部到底部),前後歷時15年。歷經四代人前仆後繼的修建,一共用時90年的樂山大佛終於建造成功。

樂山大佛修建初衷是治理水患,救濟蒼生。修建時候自然少不了排水系統,先是修建大像閣為其遮擋風雨,再是在大佛背部安裝精密的排水系統,最後在大佛頭部到肩部修建排水溝。這樣修建出來的佛像不僅能排水還能減少對佛像本體的傷害,不得不感歎古人的智慧和建造能力。樂山佛像龕窟右側臨江一面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塊名為《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的石碑,不僅記錄了樂山大佛的官方名稱(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還是研究樂山大佛的直接文獻。宋朝、民國皆對樂山大佛進行過修繕,宋朝還建“天寧閣”藏有封門石(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後遭毀。

標籤: 大佛 樂山 建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r6n9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