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盤古是誰

盤古是誰

一個神話人物;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創世神。盤古是一個神話人物。

盤古,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創世神,桐柏一帶有傳説其出生於一枚龍蛋,由應龍撫育出生。

盤古是誰

盤古並不是中國神話中最古老的神,他的產生長期以來不見於典籍記載,直到三國時期才被徐整所創作的《三五歷記》記錄成書下來,且是中國神話眾多創世神中唯一因創世而致身死的。在我們的印象裏。盤古應該是上古時期的第一位大神(畢竟是開天闢地之神)。但是事實上,比起女媧、伏羲、黃帝、西王母等上古大神他晚了很長時間。

盤古的故事在東漢末期才得以流傳。根據目前可考的記載,盤古開天闢地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裏面。不過這個時候的盤古還是赤手空拳的,是用雙手、雙腳撐開了天地。

但是到了明代,在一個叫做周遊的演義小説《開闢演義》裏,給盤古安排上了開天闢地的工具,説他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所以,在我們現在聽到很多故事版本里,天、地是盤古用斧子給劈開的。但很可惜,周遊在小説裏,沒有交代這個鑿子和斧子是從哪裏來的。

不過沒關係,這個時候我們的民間故事就顯出它的重要性了。我們會在民間找到相關故事,幫他圓滿這個故事。有人説啊,這個鑿子和斧子是和盤古一起產生的!混沌裏能長出一個盤古,為什麼就不能長出一把斧子和鑿子?這解釋聽着無懈可擊啊!只能説“很有道理”!傳説太古時候,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裏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

但雞蛋中孕育着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他睜開眼睛,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渾身酷熱難當,簡直透不過氣來。他想站起來,但雞蛋殼緊緊地包着他的身體,連舒展一下手腳也辦不到。

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用力一揮,只聽得一聲巨響,震耳欲聾,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 盤古開闢了天地,高興極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攏在一塊,就用頭頂着天,用腳踏住地,顯起神通,一日九變。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隨之升高一丈,地也隨之增厚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

盤古這時已經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萬里長。就這樣不知道又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複合了,這時盤古才放下心來。但這位開天闢地的英雄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支撐自己,他巨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了。 盤古臨死時,全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的左眼變成了鮮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他的頭髮和鬍鬚變成了閃爍的星辰,頭和手足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泊,筋脈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膚和汗毛化作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化作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汗變成了雨水和甘露。從此開始有了世界。

盤古是什麼人物

盤古,是中國神話傳説中的創世神,桐柏一帶有傳説其出生於一枚龍蛋,由應龍撫育出生。盤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最古老的神,他的產生很古老,長期流傳在人們口頭,直到三國時期被徐整所創作的《三五歷記》記錄成書下來。

形象描述見於盤《述異記》《廣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説》等眾多作品。

擴展資料:歷來關於盤古來源的討論可大體歸結為本土説與外來説兩種主要觀點。持本土説的學者主要從兩方面立論。其一沒,多將盤古與瓠相聯繫,然瓠本是神犬,而盤古是巨人;且瓠最初並無開闢天地、創生萬物的神蹟或如聞一多、常任俠等先生認為盤古即是伏羲的音轉。李福清已辨其非,這些都是基於所謂音轉的證據。

而事蹟卻往往不相符合,故結論很可懷疑。

盤古到底是誰?為什麼要開天闢地?

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説人物,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着一個巨星,形狀像是一個雞蛋。

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企圖把自己從圍困中解救出來。

經過一萬八千年艱苦的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只聽一聲巨響,巨星分開為兩半。盤古頭上的一半巨星,化為氣體,不斷上升;腳下的一半巨星,則變為大地,不斷加厚,宇宙開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盤古也越高大,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盤古開天闢地還有一層意思:盤是盤問、盤詰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為早以存在的“道”。

整句話意思就是:不斷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開闢天地。

西遊記中的盤古,真身究竟是誰?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神話傳説體系,也有很多的代表作品,比如中國的神仙,美國的上帝,還要古希臘傳説等,這些當然都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也是每一個國家重要的文化標誌之一,而我們國家很有代表的就是"西遊記",人們經常會感到疑惑西遊記中的盤古,真身究竟是誰?其實我覺得就是開天闢地出來的那位,要結合洪荒小説的體系來解釋。首先我們中國的神話體系真的是很複雜的,不是大家所想的如此簡單,西遊記可以説是中國最早的神話小説,而且裏面比較詳細,也不僅僅只是我們表面看到的如此簡單,還有很多的複雜問題,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還有宗教來看,其實名字都是很有道理的,所謂的孫悟空,就好像心臟一樣活蹦亂跳所以是一隻猴子,而且會各種變化,這時候就需要修心,而修煉到空的時候就可以了,所以叫作悟空。

至於豬悟能也是一樣的,豬就好像我們腎臟的一個慾望,這就是一頭豬,而一直都是隨着我們的慾望變化,慾望不是一個壞處,只要可以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就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豬悟能了,剛好和孫悟空是一個敵對的狀態,所以和當時的道家還有佛教都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這樣來看,其實最開始的盤古就是開天闢地的存在。

按照洪荒小説的體系,那時候還沒有所謂的世界,都是黑暗的狀態,盤古用自己的盤古斧劈開了混沌,後面才有了洪荒的世界,這就是一個起源,而這裏的盤古應該也就是將西遊記裏面記載的盤古,也是最早的神話起源的地方,這就是中國神話文化裏面很神祕的點。

誰是盤古

盤古的傳説--歷史記載彙集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盤古盤古神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明見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最古老的創世神話。其數量之壯觀,內容之豐富,類目之齊全可謂舉世獨步,無與匹倫。然而,一個時期以來,有關盤古神話的淵源,學界眾説紛紜,莫衷一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學者認為,盤古之名最早見之於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中,先秦著作無盤古名號,並以“盤古入籍晚”為由,來否定盤古神話的原始性和民族性,提出不應把盤古神話列為中華民族的先民創世神話。

這種説法雖然失之偏頗,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對此,我們必須作出應有的回答。三國之前真的沒有盤古神話嗎?三國之前,不但有盤古神話存在,而且在民間已經廣泛流傳,也有文字記載,相當詳盡成熟,下面就此問題談幾點看法。

一、春秋時期就有盤古名號宋人黃休復《益洲學館記》所云:獻帝興平元年,高朕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其壁上圖上古盤古、李老等神及歷代帝王之像,樑上繪仲尼七十二弟子,三皇以來名臣……南宋人樓鑰《祕澗大全文集》卷72有《漢文翁講室畫像》題跋雲:“餘讀漢魏五書雲:成都有漢文翁高朕石室壁間刻三皇五帝以來賢人畫像,太守張收筆也(漢獻帝時人)。近過劉氏家壁,遂獲其本。蓋自盤古氏以下至仲尼七十二弟子百一十三人,極盡精妙簡古,經千有餘歲,無絲髮剝壞,非神物護持,疇克爾邪……令人有振纓希古之想,真奇蹟也。

”細讀兩文,所反映壁畫的內容約略一致,明確地記載了壁畫上的圖像為盤古、李老、歷代帝王、賢臣和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畫像的作者為漢獻帝時蜀地太守張收(一説為西晉太康中益刺史)創作時間為漢獻帝興平元年。表面上看,兩段文字表述了同一事情,似乎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如果,我們稍做深入的觀察,就會發現壁畫的創作年代很有考究和推敲的餘味,對石刻壁畫的作者,不能不產生懷疑了。從石刻壁畫的內容看,彙集了儒家、道家、政界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張揚各自的意識形態思想主張。這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在弘揚儒家道統、思想觀念的學館裏,這樣的安排很令人費解,如果説是為帝王歌德,何以沒有漢皇劉邦,如果説是為賢臣銘功,何以沒有漢相蕭何,身為漢朝太守的張收,不把漢代的開國皇帝與歷代名君並列,恐怕有點説不過去了。

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推定,石刻壁畫不應是漢代的作品,那麼,是秦代嗎?秦朝重法輕儒,坑了不少的讀書人,不可能會把一羣他們認為搖脣鼓舌無事生非的腐儒刻像以祀之,更何況秦始皇自認為德高三皇、功過五帝,又怎會把他看不上眼的人圖之於壁呢?由此,我們也可以排除了石刻壁畫的創作年代為秦的設定。繼續上溯至戰國時期,孟軻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學説,並使之發揚光大,聲望和成就僅次於聖人孔子而被世人稱之為亞聖,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儒家代表人物,卻被排除在石刻畫像之外,本為儒家張目的石刻壁畫,這樣做於情不合,於理不通,使人頗覺意外的是聲望遠遠不及孟軻的孔門七十二弟子卻無一遺漏的被畫影圖形,怎樣的解釋才是較為合理和接近事實的呢?我們只能從壁畫的創作時間上尋求答案。那就是壁畫的創作年代應在春秋時期。此時,孟軻尚未出世,壁畫中無孟軻,就不難理解了,如此,石刻壁畫創作的年代,界定在春秋時期,比較恰當。

壁畫創作的年代確定了,自然也否定了壁畫作者為漢獻帝時期的太守張收了。如果説到太守張收的創作活動,也只不過是在“更葺成都玉堂石室”時對原有石刻壁畫進行了一番描金塗彩而已,那麼壁畫的作者是誰呢?理應是孔門七十二弟子中的人物。解決了石刻壁畫的創作年代,我們可以瞭解到盤古在春秋時期已經受到人們的尊崇與敬奉,其形象被刻之於壁,位列三皇五帝之前,足見其影響之深之大,任何人無可比擬。盤古神話在這一時期,於民間廣泛流傳,已是不爭的事實。

任昉《述異記》稱盤古氏有秦漢間俗説自然是指盤古神話於秦漢時在民間的傳承情況。那種以“盤古入籍晚”為由來否定盤古神話的原始性和民族性的説法,是不客觀的。盤古神話最早見之於徐整的《三五曆紀》中。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徐整的情況。徐整,三國吳人,做過地方小官, 盤古[2]後因戰亂和對仕途的無望,棄官歸隱,過起了閒雲野鶴的道士生活,遍訪天下名山古觀。桐柏為當時的道教聖地,徐整慕名而來,傾倒於桐柏山的秀麗景色,併為桐柏濃厚的道家文化所折服,深入民間傳道佈教,在與老百姓的接觸中,他了解到盤古創世神話,並被瑰麗奇幻的神話所吸引,把它記入《三五曆紀》、《五運歷年記》中,他在書中寫到“盤古之君,龍首蛇身……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

”桐柏是淮河發源地,為天下四瀆之一,盤古死後,血為淮瀆之説,正是盤古神話在當時民間廣為流傳的真實見聞。其實,春秋已有盤古名號,並不稀奇。早在商周交替時代,已有盤古名號出現在典籍中。西周太公望作《六韜》時,已有盤古名號。

據《路史·前紀一》記載,《六韜·大明》雲:“召公對文王曰:……盤古之宗不可動也,動者必兇。”召公,即周初的召公奭和太公望(即姜子牙)同保周文王。由此可見,商周之時,是有盤古在籍的書典,只是有人動了。

故,召公才對文王建議,“不可動也”。二、從古符號、古巖畫看盤古名號有“活的化石”之稱的原始神話,不單純是人類童年社會先民憑原始思維創作的“口頭文學”,也具有原始先民向後世傳遞史料信息的意義。而古石初畫、初文古字則是原始神話的載體。往往一個古代石刻、一個原始符號,能充分地反映出原始先民的文化思維活動,為我們揭示早期人類文化思維活動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素材。

在我國出土的銅器時代的一個方鼎上,有一個奇特別緻的符號(見馬卉欣着《盤古學啟論》第11頁)。它所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根據郭沫若等學者對甲骨文中“盤”字的正確認識和先存在於中國又在世界上多處出現的十字崇拜之十字的原始含意,可以認定,符號的兩邊是“盤”字的初文簡刻,中間之空心十字圖案,乃是十字崇拜的上神,是代表神祖的符號,這個符號應當念為“盤古”,有如中國文字中的單純詞尷尬、囹圄等一樣是不能分開使用的,只不過這個符號把盤古二字合而為一了。這種簡樸古拙的作法倒也符合萬物起始也簡的道理。

此符號雖見之於銅器之上,但不可以説它就產生於銅器時代。其實,它在銅器時代之前就已經產生。由於生產力的限制,。

標籤: 盤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q3n5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