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宋朝開國皇帝是誰

宋朝開國皇帝是誰

趙匡胤。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他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率領大軍回京後,迫使後周恭帝禪位,登基改國號為“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趙九重,出身軍人家庭,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軍事家、武術家,宋朝的開國皇帝。後周時期趙匡胤加入軍旅,很受周世宗柴榮的器重,在征伐南唐時屢建戰功。周世宗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後來周世宗逝世,年僅七歲的恭帝繼位。

顯德七年正月七年級,朝廷傳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匆忙派遣趙匡胤統軍北上抵禦敵軍。趙匡胤統率大軍北上,夜宿在陳橋驛。晚上軍中開始流傳“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也沒有人知道,不如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再出發北征。”趙匡胤的親信們見時機成熟,就將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順勢擁立了他為皇帝。

因為趙匡胤嚴肅軍紀,這場兵變沒有發生以往改朝換代時出現的燒殺搶掠等混亂局面,因此得到原後周大小官吏的支持,趙匡胤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

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實施了“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等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對於政治、經濟、軍事進行改革,改正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宋朝開國皇帝是誰

一、宋太祖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主要地區的統一,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00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我國歷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國,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成為我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稱的上是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歷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

三、趙匡胤通過採取“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一舉剷平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所以宋朝300年的歷史中從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

四、以宋太祖為首的宋初領導集團集體發奮圖強,勵精圖治,使宋初的社會經濟迅速呈現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減輕徭役,賦税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不僅儘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五、後晉石敬瑭兵敗,自稱兒皇帝,將十六州即近代的河北和山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了契丹,史稱燕雲十六州。此後,燕雲十六州一直沒有得到收復,不僅使中原失去大片領土,而且使契丹輕易佔領了長城一帶的險要地區,此後,契丹便可以長驅直入到黃河,中間沒有了天然屏障。然而趙匡胤“重文輕武”的政治策略,並沒有使局面有所好轉,使得北宋對北方的控制一直顯得非常被動和薄弱,這也是趙匡胤執政期間留給後世最大的隱患。

標籤: 開國 宋朝 皇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ow8y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