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曾仕強預言的聖人是誰

曾仕強預言的聖人是誰

孔子。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是“禮”與“仁”,在治國的方略上,他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

曾仕強預言的聖人是誰

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這種方略把德、禮施之於民,嚴格了等級制,把貴族和庶民截然劃分治者與被治者。打破了貴族和庶民間原有的一條重要界限。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禮制傳統較深的魯國,這時周王朝的統治權力已經名存實亡,諸侯間相互爭戰不斷,出現了“王道哀,禮義廢,政權失,家殊俗”的社會現實,“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個時代的特點。

社會矛盾的激化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殘。這些共同構成了孔子政治思想產生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條件,“仁”與“禮”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歷史上,孔子坐下有七十二個賢人。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三千徒眾立,七十二賢人。”這是出自古時家教經典之作《名賢集》中的幾句話,其中“三千徒眾立,七十二賢人”兩句指的是孔子的弟子,所謂“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孔子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的創始人。他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其先世是宋國貴族。

孔子曾先後做過“委吏”“乘田”等工作。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子,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五十歲時曾擔任過魯國大司寇,攝行相事,後又周遊列國,因政治主張不能實行,遂致力於教育。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曾仕強是什麼神仙?

曾仕強不是什麼神仙,他於2018年11月11日確實已經仙去了,享年84歲。曾仕強是國學大師,特別是在研究易經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他曾經預言日本、美國的衰落,和疫病席捲全球,也預言過中國的崛起,他認為中國將在2044年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目前,他的很多預言都是已經實現,或者正在實現。他1990年預言,中國2004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他2015年預言,未來五年(2016-2020)瘟疫肆虐全球,且無藥可醫;他2010年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文化戰爭”,中華文化會將主導全球;……曾仕強還被譽為“中國式管理之父”,寫過很多書籍,也賺了不少錢,2010年榮登中國第五屆作家富豪榜。

曾老預言是真的嗎?

個人認為,有一定的真實性。但不完全是巧合,而是偶然中的必然。

整個易經,表面上看是各種占卜,交辭,實際上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概括。

最著名的還是首卦乾卦,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就講了事物從小到壯,再從壯到消亡的一般規律。所以本質上,易經是必然規律,但事物也有其偶然性,所以就輔以天干地支與之結合,用以表徵事物的偶然性。同時具備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理論上就可以用它來推演世間萬事萬物了。再回過頭來,看看曾老的預言,關於瘟疫的,關於信息技術的,關於世界“缺水,缺士,缺人”的根本原因是“缺德”,等這些預言,可見曾老應該就是用易經的觀點來觀察這個世界,來解釋這個世界,最後來預測這個世界。

一、關於易經這本書將人生中可能碰到的所有情景(有些卦象可能普通人兩輩子也碰不到) 歸結為六十四卦並從卦中的交相交位來分析遇到的問題,及策略,交位或指代人或指代處於某情形中的人而交辭以較隱晦的語言給出描述,和解決辦法。讓人值得玩味的是,僅僅通過乾,兑,離,巽,震,坎,艮,坤這八個卦象組合出來的六十四卦,當分為上下兩卦象時,你又可以從總體領悟六十四卦的卦名所述情理,與上下兩卦的關係,或能得到又一有益啟發。二、關於曾老曾仕強專研中、美、日管理比較,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係與溝通等,曾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解《易經》。

在函谷關現場講解《道德經》,吸引了2000多名國學愛好者,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了現場錄製。曾仕強先生對老子故里情有獨鍾,對道家文化一往情深。義務擔任鹿邑文化宣傳形象大使,義務為《道德經》解讀拍攝20集專題片,義務到現場錄製《老子與鹿邑》講座。

老先生近為拍攝好這部作品,不畏酷暑,不辭勞苦,閉門謝客,潛心研究,實地考察。從親身生命體驗説起闡釋中國傳統智慧,曾仕強説:“我39歲以後才真正成為一箇中國人,39歲以前我沒有資格做中國人,因為那時我腦中大部分都是西方的思想。在這之後40多年,我體會出一句話供各位參考:“我們的老祖宗講的話沒有一句話是錯的,只是我們記錯了,讀錯了,解釋錯了,實踐錯了。

曾仕強:至聖先師孔子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一般人都告訴我們,孔子最偉大的地方是提出一個“仁”字,其實不是,因為“仁”,很古老的人就知道了,沒有果仁哪裏有果實,沒有果仁,果子怎麼能夠一代一代傳下去?所以,“仁”不是孔子提出來的,它早就存在了。孔子最偉大的貢獻,在“時”,時間的時。

孟子讚美孔子,講過這樣的話:“聖之時者也。

”孔子帶了那麼多弟子,出名的也有七十二賢。孔子是至聖,為什麼單單孟子而不是其他的弟子叫亞聖?就是因為孟子最瞭解孔子。為什麼説孔子最偉大的貢獻在提出一個“時”字?他曾經對弟子曾參説過一句話:“吾道一以貫之。”“一以貫之”四個字,我想過至少一百次,這個“一”到底是什麼呢?一就代表時間,天底下只有時間是一,永遠不停息。

人活着什麼最要緊?時間最要緊。錢並不是最重要的,錢少點兒沒關係,最怕的是沒有時間,所以從現在開始,絕對不能説“我沒有時間了”,老天一聽到信息就知道你命該絕了,就把你收回去了,要説“我很忙,時間不夠用”,老天一聽就讓你多活五年。孔子用他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就算你是聖人,也沒有辦法選擇時間。

你不能説我不投胎,我等到盛世再來投胎。就算你可以選時間,到盛世你一投胎,天下開始大亂,糟糕了。就算你是聖人,也只能隨着時去做自己的調整,叫做順時應命。

這樣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對時非常重視,時辰一到,你沒有把握住;時一失掉以後,你就是白費力氣。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只有四個字,“時也,命也”。 時到了,我的命該去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結果怎麼樣,由老天決定。

孔子有那個命,沒有那個時,所以他對時特別敏感。時,是主動的,不是被動的。時配合我們,它主動,它願意配合就配合,它不願意配合就不配合。比如老天説下雨就下雨,説颳風就颳風,我們支配不了。

我們只能盡人事,最後還要聽天命。比如,孔子把時提出來以後,最後他發現時對他不利。因為孔子最希望有國君賞識他,所以他曾經講過,你給我三個月,給我半年,我表現給你看。但是在這方面一輩子不得志。

可是,我們非常敬佩孔子,因為他並沒有因此消極避世,鬱鬱寡歡,反而在積極地做事。那孔子一輩子都在做什麼事呢?他在做一個字,叫做藏。孔子藏什麼?藏道於民,就是把道從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孔子有教無類,他是第一次把教育推到平民。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為什麼我們那麼尊重孔子,就是因為有了孔子以後,老百姓變聰明瞭。由此可見,孔子經常講的“時也,命也”,並不消極。更加重要是,你要依時而動,依時而做出不同的選擇。

此一時,彼一時也。時一變,整個情勢就都變了。一件事情,當時去做非常順利,時間一拖就錯過了,明明是好事也會拖成壞事。

同樣的道理,在時機沒有成熟的情況下,硬要去做也不會成功。所以,我們中國人知道,一定要守時待命。一切都準備好了還不能動,一定要守到那個時。時一到,馬上就出動,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時沒有到就動,別人都知道你要幹什麼了,反而幹不成事,就是這個道理。

標籤: 曾仕強 聖人 預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n4o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