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什麼

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什麼

“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馬,伯樂本名孫陽,善相馬,字子良,又稱王良。

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

伯樂一顧中的伯樂看的是什麼

伯樂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為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後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相馬經》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兒子很想將這項專門技能繼承下來,以免失傳。於是他把伯樂寫的《相馬經》讀得爛熟。

《相馬經》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象壘起的酒藥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着經文出去“相馬”了。伯樂一顧,漢語成語,拼音是bó lè yīgù,意思是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説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春秋時期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馬的作用已十分凸顯。

當時人們已將馬分為六類,即種馬(繁殖用)、戎馬(軍用)、齊馬(儀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駑馬(雜役用),養馬、相馬遂成為一門重要學問。孫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選擇了相馬作為自己終生不渝的事業。孫陽從事相馬這一職業時,還沒有相馬學的經驗著作可資借鑑,只能靠比較摸索、深思探究去發現規律。

孫陽學習相馬非常勤奮,《呂氏春秋·精通》説:“孫陽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少有大志的孫陽,認識到在地面狹小的郜國難以有所作為,就離開了故土。歷經諸國,最後西出潼關,到達秦國,成為秦穆公之臣。當時秦國經濟發展以畜牧業為主,多養馬。

特別是為了對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騎士,秦人組建了自己的騎兵,故對養育馬匹、選擇良馬非常重視。千里馬老了,駕着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歎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發出金石相撞一般的響亮聲音,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當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僅要善於發現人才和恰當地使用人才,還要用伯樂愛護千里馬那種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標籤: 伯樂一顧 伯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l5l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