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烏鴉反哺的故事

烏鴉反哺的故事

在一棵大樹上,烏鴉媽媽生下了幾個烏鴉蛋,在烏鴉媽媽的照顧下,小烏鴉們一個個破殼而出。為了讓小烏鴉健康長大,烏鴉爸爸和媽媽到處捉蟲給小烏鴉吃。終於有一天,小烏鴉們展開翅膀,飛上了天空,烏鴉爸爸和媽媽很高興。小烏鴉整天在外面玩,累了就飛回家吃小蟲子,日子過得很快活。

烏鴉反哺的故事原文

烏鴉反哺的故事

烏鴉反哺的故事原文如下: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不孝敬爹孃,爹孃沒有辦法,只好把他交給舅舅。舅舅是個放羊倌。

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辦法。他對孩子的爹孃説:“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時間他會回心轉意,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第二天,孩子的爹孃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説,把一隻羊鞭遞給了外甥。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象火球一樣烤着山坡,鳥兒都藏在樹蔭裏不出來了。

舅舅也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有幾隻小烏鴉在炎熱的太陽下飛來飛去。外甥好奇地問舅舅:“這幾隻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麼呢?”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説:“鳥窩裏有一隻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着頭、張着嘴,等着它的兒女們一口一口餵食呢。

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餵它,它會餓死的。老烏鴉自從生育了子女,它們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地覓食餵養自己的子女們。在老烏鴉年邁無法出去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便會出去尋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烏鴉,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叫:“烏鴉反哺”!外甥一邊聽,一邊默默地低下了頭。

停了一會兒,舅舅又説:“烏鴉還知道反哺、人難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嗎?”外甥聽了舅舅的一席話;懊悔地哭了,從此以後,他成了一個孝順的孩子!擴展資料:烏鴉反哺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翻譯為:烏鴉這種鳥剛剛出生的時候,母鳥會餵養它六十天,長大了以後,小鳥又回反過來餵養母鳥六十天。烏鴉反哺的道理:鳥類都知道長大後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何況是人類呢!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因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軍隊的保衞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

經常懷着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蕩,胸懷寬闊,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歷史中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去美化,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準。學會了順從與孝敬也成為中國孝子們的安身保命之本。

烏鴉反哺的故事是什麼?

烏鴉反哺的故事 第2張

鴉反哺,羊跪乳。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

在傳説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據説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鳥便將覓來的食物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故事典故

烏鴉反哺的故事 第3張


1.“親嘗湯藥” 的故事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後八年 (前180年) 即帝 位。

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 不交睫,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 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 “文景之治”。
2.“齧指痛心”故事講的是: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 “曾子”,以孝 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 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揹着柴迅速返 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説: “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 曾參 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 “吾日三省吾身” 的修養方 法,相傳他著述有 《大學》 《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 “宗聖”。擴展資料:據説老烏鴉不能自己去找食物的時候,小鴉會用把吃進去的東西反哺出來,也就是吐出來給老烏鴉吃,來感戴老烏鴉的恩義,這就是動物長大後反過來“贍養”父母的行為;小羊羔喝奶的時候是跪着的,這是一種感恩的舉動;人不亂倫,馬不亂性,好馬比君子,馬不欺母。

馬的嗅覺、味覺、聽覺特別靈敏發達,每當兒馬和母馬交配之時,兒馬首先要用鼻子嗅一嗅、甚至用舌尖品一品騍馬陰道的氣味,它能辨別出來是不是自己的母親。如果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它會立即作罷,絕不會進行交配、作此苟且之事!這便是著名的“馬不欺母”。所以説,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烏鴉反哺成語故事?

烏鴉反哺的故事 第4張

烏 鴉 反 哺反哺:烏雛長大後,銜食哺母鳥。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

亦作“慈烏反哺”、“慈烏返哺”。近義詞:羊羔跪乳、烏鳥私情出處《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譯文:《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雛烏鴉生下來以後,母烏鴉要哺養它60天;待雛烏鴉長大以後,為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則反過來銜食去孝養母烏鴉60天。烏鴉真可稱得上是慈愛、孝順之鳥了!”故事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烏鴉是一種通貌醜陋的鳥,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的厭惡,但他們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説,烏鴉小時候,都是由它媽媽辛辛苦苦地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地餵給它吃。

漸漸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飛出去找食物了。這時,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着媽媽的樣兒,每天飛出去找食物,再回來喂媽媽,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烏鴉反哺”。

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本草綱目》中稱這種有母慈子孝美德的烏鴉為慈烏:“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

”後來人們便將“反哺”一詞比作子女孝敬父母。而“烏鴉反哺”與“羊羔跪乳”便成了比喻子女對父母感恩盡孝的成語。

《烏鴉反哺》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烏鴉反哺的故事 第5張

《烏鴉反哺》是講奉養長輩的孝心故事。主要內容是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擴展資料
1.將動物的這種行為模式解釋為人類的思考模式,是社會特有的一種模式,其特點是以低級生物行為模式引喻高級生物行為模式中受人推崇的行為方式,相近詞如“羊羔跪乳”等。
2.正常的、可接受的一種解釋是作為羣居鳥類,烏鴉是有可能在自己吃飽的前提下將食物分給其他無法獨立獲取食物的同類。但暫時沒有辦法分辨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單純的反射性行為還是具有高度邏輯思維與高級情感的共同作用的後果。
3.鳥類應在智商、情商等各個腦功能領域居於低級水平,以此來推斷,烏鴉反哺現象的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這只是烏鴉的一種反射性行為模式。

標籤: 反哺 烏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j6o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