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裕祿。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 山東淄博博山區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幹部楷模,革命烈士。

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於鄭州,終年42歲。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焦裕祿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祿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羣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通過一年的艱苦奮戰,蘭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在總結除“三害”的工作時,焦裕祿作了明確透徹的總結。治沙:沙區沒有林,有地不養人,這是基本情況;有林就有糧,沒林餓斷腸,這是重要性;以林促農,以農養林,農林相依,密切配合,這是方針;造林防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效果良好,這是方法。治水:蘭考地形複雜、坡窪相連,河系紊亂,這是客觀情況;以排為主,灌、滯、澇、改兼施,這是方針;舍少救多,舍壞救好,充分協商,互為有利,上下游兼顧,不使水害搬家,這是政策;夏秋兩季觀察,冬春乾燥治理,再觀察再治理,觀察治理相結合,這是方法。

治鹼:分清輕重,區別對待,這是方針;翻淤壓鹼,開溝淋鹼,打埂躲鹼,台田試種,引進耐鹼作物,這是方法。

焦桐講的是誰

焦桐講的是焦裕祿的故事。1963年9月,焦裕祿下鄉查看春天栽的泡桐時親手栽下“焦桐”。

兩千多年前,東漢河南的蔡邕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

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又稱“焦桐”,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兩千年後,焦裕祿書記倡導種植的泡桐成為製作古琴、古箏的優質材料,使泡桐樹身價倍增,讓蘭考人多了一條致富路,成了蘭考人心愛的“焦桐”。焦裕祿的生平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

當時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他同全縣幹部和羣眾一起,與自然災害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提出大力發展泡桐,泡桐與農作物間作。為使蘭考縣成為“蘭桐縣”之宏願得以早日實現,他即便身患重病,仍然忍着劇痛堅持工作,年僅42歲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焦桐是誰的故事

焦裕祿。蘭考縣城關鄉朱莊村頭有棵泡桐樹,每天到這裏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這棵樹,是焦裕祿1963年親手栽種的,人們稱它為“焦桐”。

焦桐,這棵樹是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老百姓稱它為“焦桐”。1962年,蘭考遭受嚴重的風沙、內澇、鹽鹼三大災害,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畝產只有43斤,36萬人的蘭考,災民接近20萬。12月6日,焦裕祿來到蘭考任縣委書記,從幾位老農口中瞭解到蘭考歷史上有種泡桐的先例,經研究決定在蘭考種植以泡桐為主要樹種的風沙防護林。成就綜述: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

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羣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

焦桐講的是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焦裕祿的故事。焦裕祿肩披外套、雙手叉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一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的精神。焦桐講的主要內容1963年初春,剛調任蘭考縣委書記幾個月的焦裕祿,便向在蘭考插隊的幾個上海知青請教,確定了種植泡桐抗風沙的科學思路。因為泡桐耐鹽鹼,沙窩子裏能紮根,根深葉茂,能夠有效擋風壓沙。

滿地的泡桐,成為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水沙鹼三害的金鑰匙。風沙無言,泡桐有聲。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

標籤: 焦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glld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