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誰寫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誰寫的

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標題為後人所加。

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誰寫的

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傳》《春秋》。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叔梁紇請求顏氏讓她三個女兒之中的一個立為妾,顏氏念叔樑年老且性情急躁,於是徵求三個女兒的意見。

長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曆公元前551年;格里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關於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記·孔子世家》説。

)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孔子生而七漏,頭上圩頂(yú dǐng,意為頭頂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句一譯是什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句一譯是: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人在孔子近旁陪坐。

原文: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譯文:孔子説:“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為我年長就不敢説話了。你們平日説:‘不瞭解我 !’假如有人瞭解你們, 那麼打算怎麼做呢?”原文: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譯文:子路急遽而不加考慮地回答説:“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中等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加上有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後,就可以使人有保衞國家的勇氣, 而且還懂得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

”原文:“赤,爾何如?”譯文:孔子對着他微微一笑。原文: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sì)君子。

”譯文:冉有回答説:“ 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後,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那就得等待君子來推行了。"原文:“冉有,你怎麼樣?”譯文:“公西華 ,你怎麼樣?”原文: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譯文:公西華回答説:“我不敢説我能勝任,但願意在這方面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 天子的時候 ,我願意穿着禮服, 戴着禮帽,做一個小相。

”原文:“點,爾何如?”譯文:“曾皙,你怎麼樣?”原文: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譯文: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身來 ,回答説: “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原文: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譯文:孔子説:"那有什麼關係呢 ?也不過是各自説自己的志向罷了。”原文: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譯文:曾皙回答説:“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後,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回來。”原文: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譯文:孔子長歎一聲説 :“我贊同曾皙啊。”原文:三子者出,曾皙後。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譯文: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最後走。曾皙問孔子:“他們三位的話怎麼樣?”原文: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譯文:孔子説:“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原文:曰:“夫子何哂由也?”譯文:曾皙説:“您為什麼笑子路呢?”原文: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譯文:孔子説:“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原文:“唯求則非邦也與?”譯文:“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的事嗎?”原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譯文:“怎麼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原文:“唯赤則非邦也與?”譯文:“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原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譯文:“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麼誰又能做大相呢?”原文出處的內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戰國孔子的《論語·先進》,標題為後人所加。

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

《子路、曾皙、冉友、公西華待坐》全文及翻譯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爾何知?”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譯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着。

孔子説:“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常説:‘沒有人瞭解我呀!’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説:“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麼樣?”(冉求)回答説:“一個縱橫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麼樣?”(公西赤)回答説:“我不敢説能做到什麼,只是願意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 “曾點,你怎麼樣?”(曾點)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説:“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孔子説:“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曾點)説:“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裏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長歎一聲説:“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後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孔子説:“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晳)説:“你為什麼笑仲由呢?”(孔子)説:“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

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嗎?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的贊禮人,那誰能來做大的贊禮呢?”擴展資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1、人物介紹: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曾皙,名點,字皙,即文中的“點”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即文中的“赤”。2、人物性格:子路: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自信,知難而進,有軍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禮愛樂,灑脱高雅,卓爾不羣。冉有:謙虛謹慎,説話很有分寸。公西華:謙恭有禮,説話委婉,嫻於辭令,嫻熟禮儀。

3、孔子生平和《論語》簡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魯定公時,曾任魯國大司寇,後來私人辦學,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還在晚年整理“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漢代以後,孔子學説成為二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

封建統治者一直把他尊為聖人。他又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以至於今。《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於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論語》全書共20篇,498章(按朱熹説),計約12700字。每章大都篇制短小,甚至只有片言隻語。唯《侍坐》結構首尾完整,形象較為鮮明,通過對話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讀後耐人尋味

平淡自然,含意深雋,絲毫沒有斧鑿痕跡,卻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賢論志的圖畫。不必像宋儒那樣去津津樂道本篇中的所謂“曾點氣象”“聖賢氣象”〔《四書集註》朱熹引程子曰:“孔子與(曾)點,蓋與聖人之志同,便是堯舜氣象也。”〕,卻不能不承認本篇是《論語》中文學性最強的一章。

尤其是本篇所記載的富有個性的人物語言和對於人物的不同神態的刻畫,不僅體現了《論語》藴藉含蓄、簡淡不厭的語言特色,代表了全書的文學成就,而且可以説是魏晉時那種速寫式的軼事體小説的濫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的註釋

參考註釋:1曾皙(xī):名點。曾參的父親。

冉有:名求,字子有。

公西華:名赤:字子華,公西是複姓。皆孔子弟子。侍坐:陪伴長者坐着。2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些。

一日:一兩天,表示年歲大的一種謙虛説法。長(zhǎng):年長。

乎:介詞,表示比較。3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講話了。

4居:閒居,指平時。5或:無定代詞,有人。

6何以:用什麼方法治理國家呢。7率爾:輕率的樣子。8千乘(shèng)之國: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指中等國家。9攝:夾。

10加之以師旅:以師旅加之,意思是把戰爭強加到它的頭上。師旅,古代軍隊編制單位,五百人為一旅,二千五百人為一師。這裏指大國來犯的軍隊。11 因:繼,接着。

饑饉:荒年。《爾雅·釋天》:“谷不熟曰飢,菜不熟曰饉。”12 比及:等到,到了。13 使有勇:使之有勇。

使國家的人民有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

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座。子日…”出自哪篇古文,最好把翻譯寫上、拜託

出自《論語 沂水春風》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着。孔子説:“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

(你們)平時常説:‘沒有人瞭解我呀!’假如有人瞭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説:“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麼樣?” (冉求)回答説:“一個縱橫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只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麼樣?” (公西赤)回答説:“我不敢説能做到什麼,只是願意學習。

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曾點,你怎麼樣?” (曾點)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説:“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 孔子説:“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點)説:“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裏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走回家。

” 孔子長歎一聲説:“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後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説:“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晳)説:“你為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説:“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9yw2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