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焦桐講的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故事。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一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

焦桐講的誰的故事

當時,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鞠躬盡瘁的精神。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漢族,山東淄博博山區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幹部楷模,革命烈士。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

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4年8月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

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於鄭州,終年42歲。在河南省蘭考縣,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泡桐樹。

58歲的它有一個特殊的名字:“焦桐”。這是焦裕祿親手植下的泡桐樹。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是滿目蒼翠,春風拂過,桐花滿城飄香。

斯人已逝,風骨猶存。焦桐蓬勃生長在蘭考大地上,正如焦裕祿始終紮根於百姓心中。焦裕祿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肩披外套、雙手叉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1922年8月16日,焦裕祿出生于山東省博山縣崮山鄉北崮山村一個貧苦家庭,7歲上學, 學習刻苦認真,考試成績總在前幾名。1932年,家鄉遭遇災荒,家境十分貧困,11歲的焦裕祿被迫退學,他除了在家種地外,農閒時做點小生意維持生活,主要是賣菜賣油,在古山橋賣鍋餅,跟隨窮鄉親推着獨輪小車,運煤賣煤,還到煤窯做工。1941年,家鄉遭受旱災。焦裕祿的父親因官府催捐,被逼得懸樑自盡。

1942年,焦裕祿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特殊勞工。 1943年,焦裕祿設法逃離礦區,返回家鄉。這一年,博山又遭旱災,焦裕祿帶着妻子外出逃荒,流落至江蘇宿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焦裕祿回到博山老家。

1946年1月,焦裕祿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7月,焦裕祿被調到渤海地區集訓,後隨軍南下。 1949年春,焦裕祿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副區長。

1950年,被任命為尉氏縣大營區委副書記兼區長。1953年,任共青團鄭州地委第二書記,同年。6月,焦裕祿響應黨的號召,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任廠籌建處資料辦公室祕書組副組長,負責蒐集洛陽的水文、地質、氣象等歷史資料,為選擇廠址提供科學依據。

1954年8月起,相繼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起重機廠機械加工車間進修。1959年,焦裕祿與一金工車間的部分工友合影留念。1956年底,返回洛陽礦山機器廠,被任命為一金工車間主任、調度科長等職。在此期間,焦裕祿患上了肝病。

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為了取得經驗,焦裕祿同志親自率領幹部、羣眾進行了小面積翻淤壓沙、翻淤壓鹼、封閉沙丘試驗。然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總結出了整治三害的具體策略,探索出了大規模栽種泡桐的辦法。

焦桐講的是誰

焦桐講的是焦裕祿的故事。1963年9月,焦裕祿下鄉查看春天栽的泡桐時親手栽下“焦桐”。

兩千多年前,東漢河南的蔡邕曾於烈火中搶救出一段尚未燒完、聲音異常的梧桐木。

他依據木頭的長短、形狀,製成一張七絃琴,聲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為“焦尾”,又稱“焦桐”,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兩千年後,焦裕祿書記倡導種植的泡桐成為製作古琴、古箏的優質材料,使泡桐樹身價倍增,讓蘭考人多了一條致富路,成了蘭考人心愛的“焦桐”。焦裕祿的生平1962年冬,焦裕祿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

當時蘭考遭遇嚴重的災荒,全縣的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他同全縣幹部和羣眾一起,與自然災害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提出大力發展泡桐,泡桐與農作物間作。為使蘭考縣成為“蘭桐縣”之宏願得以早日實現,他即便身患重病,仍然忍着劇痛堅持工作,年僅42歲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故事。在河南蘭考縣焦林的最東端,59歲“高齡”的“焦桐”是焦裕祿當年親手種下的泡桐樹,現在依然枝繁葉茂。

城東焦桐路盡頭的焦林邊緣,綠化工人正在植樹,種下的還是泡桐。

在焦林的最東端,是一棵已經59歲“高齡”、由焦裕祿親手種下的焦桐。如果將它的年齡換算成普通人的壽命,應該是一百三四十歲。魏憲堂、魏善民父子接力義務管護這棵焦桐半個多世紀,蘭考人以這種樸素的方式紀念好書記焦裕祿。焦裕祿嚴於律己焦裕祿身體力行,無論工作多忙,總是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

他經常開襟解懷,捲起褲腿和羣眾一起幹活,羣眾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經常和羣眾一起翻地、封沙丘、種泡桐、挖河渠,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羣眾一起勞動。

焦桐是關於誰的故事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焦裕祿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肩披外套、雙手又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當時,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鞠躬盡瘁的精神。風沙無言,泡桐有聲。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半個世紀後,蘭考泡桐成了當地百姓發家致富的"搖錢樹”,也成為了蘭考的地標。

它宛若--座豐碑,無聲地激勵和鞭策着蘭考人,更將焦裕祿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的精神播廣傳遠。

蕉桐是誰的故事

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故事。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只工作了475天,卻用實際行動鑄就了感天動地的焦裕祿精神。

當年他親手栽下的幼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

在全面建設中原經濟區的今天,我們要栽下一棵棵精神的“焦桐”,讓它們在中原大地根深葉茂、茁壯成長。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期間,為治理"三害"帶病深入基層,總結出"扎針貼膏藥"治理沙丘。他帶頭植樹造林,廣栽桐樹。焦裕祿同志生前倡導栽種的泡桐樹如今已成為蘭考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這棵泡桐樹是焦裕祿同志於1963年春親手栽種,並在樹旁留影紀念。蘭考人民為緬懷焦裕祿同志,稱這棵泡桐為"焦桐"焦桐生長茂盛,每到春天數不清的桐花綻放,人站在樹下頓感心曠神怡。該樹1978年被縣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周圍園區歷經幾次修葺,環境風貌煥然一新。

此處是來蘭考參觀者的必遊之地"焦桐"已成為焦裕祿精神的象徵。

焦桐講的是關於誰的

焦桐講的是關於焦裕祿的。焦裕祿有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肩披外套、雙手又腰、側頭目視遠方,背後斜伸出一片桐樹葉。

那棵未露全貌的泡桐,就是焦桐。

當時的蘭考,風沙肆虐,沙子-起就打死一片莊稼,一畝地收不到40斤麥子。當時,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種植泡桐樹從而克服了這種困難,所以焦桐代表了焦裕祿鞠躬盡瘁的精神。焦桐講焦裕祿的故事情節“冬春風沙狂,夏秋水汪汪,-年辛苦半年糠,扶老攜幼去逃荒”是當時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據蘭考縣誌記載,自1644年至新中國成立的305年間,蘭考發生澇災90多次;新中國成立前的10多年間,蘭考被風沙掩埋的村莊就有63個。

1949年,全縣糧食畝產僅38.5公斤。風沙無言,泡桐有聲。50多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大量種植泡桐;半個世紀後,蘭考泡桐成了當地百姓發家致富的"搖錢樹”,也成為了蘭考的地標。

它宛若--座豐碑,無聲地激勵和鞭策着蘭考人,更將焦裕祿鞠躬盡瘁、服務人民的精神播廣傳遠。

標籤: 焦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9lzr4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