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誰

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誰

李賀。李賀(790~816) ,字長吉。

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 祖籍隴西郡。

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誰

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 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李賀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 門蔭入仕,授奉禮郎。仕途不順,熱心於詩歌創作。 作品慨歎生不逢時、內心苦悶, 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 反映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社會剝削的歷史畫面。

詩作想象極為豐富,引用神話傳説,託古寓今,後人譽為"詩鬼(詩魔)"。 27歲(一説24歲)英年早逝。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有"太白仙才, 長吉鬼才"之説。

作為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人物, 李賀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著有《昌谷集》 。雁門太守行李賀 〔唐代〕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關於此詩系年,有兩種説法。一種:此詩創作於公元814年(唐憲宗元和九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另一種説法,據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

時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

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

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

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説,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雁門太守行的作者是誰

雁門太守行作者: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雁門太守行》是樂府《相和歌·瑟調曲》三十八曲舊題之一。漢代古辭今存一篇。六朝和唐人的擬作都是詠歎征戍之苦。

本篇亦寫邊城將士苦戰報國之意。唐張固《幽閒鼓吹》載:李賀把詩卷送給韓愈看,此詩放在卷首,韓愈看後也很欣賞。時在元和二年(807)。

雁門: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2.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一説是實寫天空中的黑雲。

3.甲光句:形容鎧甲在日光下閃耀。日:一本作月。據説王安石批評這兩句詩不合理:"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則認為既有黑雲也有日光的自然景象是有的"賀之詩善狀物",而王安石則是"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

沈得潛也説"陰雲蔽天,忽露赤日,實有此景"(《唐詩別裁》)。4.塞上句解説不一:一説是寫暮色漸濃,夜幕將臨,晚霞變為暗紫色,天光和山色都黯淡了。如王勃《滕王閣序》有"煙光凝而暮山紫"之句。一説是寫戰鬥激烈而且殘酷,從白天到晚上,戰場上的血跡在夜色將臨之際呈現出一片片的暗紫色。

5.易水:今河北省易縣。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燕太子丹在易水邊送荊軻去刺秦王,荊軻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6.聲不起:由於天寒霜重,鼓都敲不響了。

此句暗示戰事慘烈,乃至戰鼓都喑啞了。7.黃金台:《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台,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8.玉龍:寶劍名,此代指劍。此詩詠唱的是一個古老的生命主題——報效君王,為國赴難,士為知己者死。

《中晚唐詩叩彈集》引杜詔曰:"此詩言城危勢亟,擐甲不休,至於哀角橫秋,夕陽塞紫,滿目悲涼,猶卷旆前徵,有進無退。雖士氣已竭,鼓聲不揚,而一劍尚存,死不負國。皆極寫忠誠慷慨。

"唐王朝自安史之亂後,邊境戰爭時有發生,詩中所寫的戰爭或非實指某地某次。"甲光向日"句又有"向月"一説,則這場戰事發生的時間即有白天、夜間兩説。不管怎樣,肯定是極慘烈、極悲壯的。

這有點像屈原的《國觴》,寫的不是勝利而是失敗,在慘烈的失敗中謳歌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己渴望為君為國建功立業的願望。陸游説:"賀詞如百家錦納,五色眩耀,光彩奪目。"這首詩就是用黑、黃(金)、紅、白、紫等濃豔色調描寫緊張悲壯的戰鬥場面,色彩反差較大,對比很鮮明強烈,與詩中激盪着的悲壯情調相得益彰。

李賀寫詩喜歡用奇怪的色彩,用濃色、重色、豔色、雜色。比如他寫綠色則有:寒綠、頹綠、絲綠、凝綠、靜綠;寫紅色則有:笑紅、冷紅、愁紅、老紅;寫鬼燈曰"漆",鬼火曰"碧",燭光曰"冷翠"等等。

雁門太守行是什麼詩

雁門太守行是一首邊塞體裁的詩。《雁門太守行》是唐代詩人李賀運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

雁門太守行作者: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譯文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戰士們的鎧甲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爍。

號角聲響徹秋夜的長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為紫色。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註釋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甲光:指鎧甲迎着太陽發出的閃光。

金鱗:是説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甲光:鎧甲迎着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

向日:迎着太陽。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着,對着。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

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開:打開,鋪開。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裏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

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

不起:是説鼓聲低沉不揚。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意:信任,重用。

玉龍:寶劍的代稱。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及註釋】 敵軍似烏雲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 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 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裏響徹天空; 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豔得如紫色。 寒風捲動着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 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 手操寶劍甘願為國血戰到死! 1、黑雲:厚厚的烏雲。這裏指攻城敵軍的氣勢。 2、摧:毀壞。

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 3、甲光:鎧甲迎着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

4、金鱗:形容鎧甲閃光如金色魚鱗。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 5、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6、塞土燕脂凝夜紫:夜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濃豔得近似紫色。 7、燕脂:即胭脂,一種紅色化粧品。這裏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胭脂凝成。據説長城附近多半是紫色泥土。

8、臨:抵達。 9、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塞上一作塞土 10、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11、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高揚。

12、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置千金於台上,以招聘人材、招攬隱士。 13、玉龍:指一種珍貴的寶劍,這裏代指劍。 14、君:君王。 【賞析】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

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説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後稱樂府詩。多介紹戰爭場景。

詩人的語言極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為了追求奇,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態上着力,用濃辭麗藻大紅大綠去表現緊張悲壯的戰鬥場面,構思新奇,形象豐富。 一般説來,寫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穠豔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穠豔,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

詩人就象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輪廓而已。他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有效地顯示了它們的多層次性。 詩共八句,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次句寫城內的守軍,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鋭,嚴陣以待。

這裏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據説王安石曾批評這句説: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聲稱自己確乎見到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説: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其實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雲出現;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雲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

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正在進行。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

敵軍依仗人多勢眾,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

李賀著名古詩《雁門太守行》

李賀的不少詩向稱難解,這一首解者紛紜,卻莫衷一是。下面是李賀著名古詩《雁門太守行》,希望對你有幫助。

雁門太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賀 原文: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重點字詞解釋 ⑴雁門太守行:古樂府曲調名。雁門,郡名。

古雁門郡大約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與北方突厥部族的邊境地帶。 ⑵黑雲:此形容戰爭煙塵鋪天蓋地,瀰漫在邊城附近,氣氛十分緊張。

甲光:指鎧甲迎着太陽發出的閃光。金鱗:是説像金色的魚鱗。這句形容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⑶甲光:鎧甲迎着太陽閃出的光。甲,指鎧甲,戰衣。向日:迎着太陽。

亦有版本寫作“向月”。向:向着,對着。金鱗開:(鎧甲)像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金:像金子一樣的顏色和光澤。

開:打開,鋪開。 ⑷角:古代軍中一種吹奏樂器,多用獸角製成,也是古代軍中的號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這裏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現出暗紫色。

“燕脂”、“夜紫”暗指戰場血跡。 ⑹臨:逼近,到,臨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縣,向東南流入大清河。

易水距塞上尚遠,此借荊軻故事以言悲壯之意。戰國時荊軻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送至易水邊,荊軻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不起:是説鼓聲低沉不揚。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響亮。此句一作“霜重鼓聲寒不起”。 ⑻報:報答。

黃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築。《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築高台,置黃金於其上,廣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龍:寶劍的代稱。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牆;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雁門太守行》是誰的詩拜託各位大神

中唐詩人李賀 《雁門太守行》原為樂府詩題,中唐詩人李賀用它創作了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這首詩,用濃豔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爭風雲。

標籤: 雁門 太守 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6w80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