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微積分是誰創立的

微積分是誰創立的

萊布尼茲;牛頓。牛頓的“流數術”與萊布尼茲的“無窮小算法”只是名稱不同,實質相同。

他們創立微積分的途徑和方法不同,牛頓主要是在力學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幾何方法來研究微積分;萊布尼茲主要是在研究曲線的切線和麪積問題上,運用分析方法引進微積分的概念。

微積分是誰創立的

微積分(Calculus),數學概念,是高等數學中研究函數的微分(Differentiation)、積分(Integration)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的數學分支。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內容主要包括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微分學包括求導數的運算,是一套關於變化率的理論。它使得函數、速度、加速度和曲線的斜率等均可用一套通用的符號進行討論。

積分學,包括求積分的運算,為定義和計算面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裏,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

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裏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説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瞭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

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

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併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德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有人認為,萊布尼茨最大的貢獻不是發明微積分,而是微積分中使用的數學符號,因為牛頓使用的符號普遍認為比萊布尼茨的差。

他所涉及的領域及法學、力學、光學、語言學等40多個範疇,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茨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數學上,他和牛頓先後獨立發明了微積分。有人認為,萊布尼茨最大的貢獻不是發明微積分,而是發明了微積分中使用的數學符號,因為牛頓使用的符號被普遍認為比萊布尼茨的差。

萊布尼茨還對二進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

艾薩克·牛頓、萊布尼茨。十七世紀下半葉,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分別在自己的國度裏獨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積分的創立工作,雖然這只是十分初步的工作。

他們的最大功績是把兩個貌似毫不相關的問題聯繫在一起,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  。

牛頓和萊布尼茨建立微積分的出發點是直觀的無窮小量,因此這門學科早期也稱為無窮小分析,這正是現時數學中分析學這一大分支名稱的來源。牛頓研究微積分着重於從運動學來考慮,萊布尼茨卻是側重於幾何學來考慮的。擴展資料:微積分的應用:微積分是與應用聯繫着發展起來的,最初牛頓應用微積分學及微分方程為了從萬有引力定律導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此後,微積分學極大的推動了數學的發展,同時也極大的推動了天文學、力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經濟學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各個分支中的發展。

並在這些學科中有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的出現更有助於這些應用的不斷髮展。微積分作為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科目,除了在物理等自然科學上有強實用性外,在經濟學上也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微積分的創始人是邊個?

艾薩克·牛頓、萊布尼茨。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術和無窮級數》,這本書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這本書裏指出,變量是由點、線、面的連續運動產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認為的變量是無窮小元素的靜止集合。

他把連續變量叫做流動量,把這些流動量的導數叫做流數。

牛頓在流數術中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已知連續運動的路徑,求給定時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運動的速度求給定時間內經過的路程(積分法)。1686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獻。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符號學者之一,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擴展資料應用:從17世紀開始,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如航海、天文、礦山建設等許多課題要解決,數學也開始研究變化着的量,數學進入了“變量數學”時代。

(1)運動中速度與距離的互求問題已知物體移動的距離s表為以時間為變量的函數s=s(t),求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反過來,已知物體的加速度表為以時間為變量的函數公式,求速度和距離。(2)求曲線的切線問題由於研究天文的需要,光學是十七世紀的一門較重要的科學研究,透鏡的設計者要研究光線通過透鏡的通道,必須知道光線入射透鏡的角度以便應用反射定律,這裏重要的是光線與曲線的法線間的夾角,而法線是垂直於切線的,所以總是就在於求出法線或切線。(3)求長度、面積、體積、與重心問題等這些問題包括,求曲線的長度(如行星在已知時期移動的距離),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一個相當大的物體(如行星)作用於另一物體上的引力。

微積分的發明人是誰?

1684年,《學術學報》上發表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的一篇文章,宣佈他發現一種微分法,即“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於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1686年,他又發表了類似的文章,討論“潛在的幾何與分析不可分和無限”等。一年以後,物理學家牛頓出版了他的鉅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也談到了他研究的求極大與極小的問題。

實際上,他們倆人都發現了微積分的數學原理。

於是,就有關創立微積分的優先權問題,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遺憾的是,由於人們不明真相,使30多歲的萊布尼茨長期蒙受冤屈。1699年,瑞士數學家法蒂奧德迪利給皇家學會寫文章,説萊布尼茨的思想獲自牛頓。接着,不少科學家接踵而至,都説萊布尼茨不是發明者。

薩維爾天文學教授凱爾,則指控萊布尼茨是剽切者。為此,萊布尼茨參與了爭論,辯白自己的冤枉。但沒有人相信他。

1716年11月14日,萊布尼茨含冤逝世,朝廷竟不聞不問,教士們也藉口説萊布尼茨是“無信仰者”而不予理睬。直到萊布尼茨死後,英國皇家學會為牛頓和萊布尼茨發現微積分的優先權問題,專門成立了調查評判委員會。經過長期調查,終於弄清事實,委員會在《通訊》上宣佈,牛頓的“流數術”和萊布尼茨的“無窮小算法”只是名詞不同,實質上是一回事,他倆都是微積分的發明人。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1676年,牛頓在寫給萊布尼茨的信中,宣佈了他的二項式定理,提出了根據流的方程求流數的問題。但在他們交換的信件中,牛頓卻隱瞞了確定極大值和極小值的方法,以及作切線的方法等。而萊布尼茨在給牛頓的回信中寫道,他也發現了一種同樣的方法,並訴説了他的方法。

這個方法與牛頓的方法幾乎沒有什麼兩樣。二者的區別是:牛頓主要是在力學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幾何方法研究微積分;而萊布尼茨主要是在研究曲線和切線的面積問題上,運用分析學方法引進微積分概念,得出運算法則。牛頓是在微積分的應用上更多地結合了運動學,造詣較萊布尼茨高出一籌。但萊布尼茨的表達式採用的數學符號,既簡潔又準確地揭示出微分、積分的實質,遠遠優於牛頓。

因此,他們二人發明微積分各有千秋。萊布尼茨1646年6月21日出生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城。他的父親是哲學教授,但在他6歲時父親就過早去世了。然而,父親留下的大量藏書卻為萊布尼茨提供了豐富的知識源泉。

萊布尼茨8歲入學,少年時就可以用多種語言表達思想。15歲時考入有名的萊比錫大學,開始對數學發生興趣。1666年,萊布尼茨轉入紐倫堡的何爾道夫大學。這一年他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論組合的藝術》,顯示了他的數學才華。

這篇論文,正是近代數學的一個分支“數理邏輯”的先聲,他也因此成為數理邏輯的創始人。大學畢業後,萊布尼茨獲得法學博士學位,投身外交界。1672年3月他作為大使出訪法國巴黎,為期4年。

在巴黎工作之餘鑽研數學,結識了荷蘭數學家惠更斯。並利用業餘時間攻讀笛卡爾、費爾馬、帕斯卡等人的原著。為他步入數學王國的殿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676年,萊布尼茨到漢諾威,在那裏他博覽羣書,創立了微積分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成就了他一生最偉大的發明。萊布尼茨陸續創立了一些表示微積分的符號:dx表示微分,即拉丁文“differentia”的第一個字母,意為“分細”。∫表示積分,即拉丁文“summa”的第一個字母“s”拉長,意為“求和”。他創立的這些符號,為數學語言的規範化和獨立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些符號一直用到今天。此外,萊布尼茨還提出了使用“函數”一詞,首次引進了“常量”,“變量”和“參變量”,確立了“座標”、“縱座標”的名稱。他對變分法的建立及在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某些特殊曲線(如懸鏈曲線)的研究上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世界上最早創立微積分的人是誰?

微積分的創立是繼歐幾里得幾何以後數學上最重要的創造。微積分的創立有它的歷史條件,它是在16、17世紀自然科學蓬勃發展,特別是力學、運動學的發展向數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引起的。

1590年,刻卜勒發現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是橢圓。

這些都要求人們用數學方法表示這些軌道並對這些圖形的性質作深入的研究。正是為了解決這些迫切的問題,笛卡爾首先建立了座標法,第一次引進了“變數”。在笛卡爾座標內,一條曲線就被看作是一個運動的點和代數學上的一對變數建立起來的——對應的關係,使運動和變化的概念進入了數學,從而創立了解析幾何學,為微積分的出現建立了第一個決定性步驟。然而,解析幾何所研究的對象畢竟還只是幾何圖形或變量間的對應關係,卻不能表示和刻劃出當時其他科學向數學提出的以下四種類型的問題:①已知物體移動的距離表示為時間的函數的公式,求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加速度及其逆問題;②求曲線的切線;③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④求曲線長,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

牛頓從研究物體運動的速度人手,企圖解決這些問題;萊布尼茲從研究曲線的斜率入手,企圖解決這些問題。其結果,兩人都得到了導數,即都用變化的觀點,引進變化的量和極限概念,研究變化着的運動。用導數可以表示一瞬間的動態,刻劃出物體運動的規律,使歷史上各種求切線、面積、體積和物體重心的問題得到了統一的處理。

導數出現後,微積分逐步發展完善。從此,自然科學才可使用數學不僅表明狀態,並且也表明過程,即運動。那麼,牛頓和萊布尼茲兩人中是誰先創立微積分的呢?為這個問題,英國數學界和法國數學界曾經進行激烈的爭論。

法、德數學家支持萊布尼茲,而英國數學家支持牛頓。激烈的爭論曾使兩國數學家在一段時期內斷絕了往來。1687年以前,牛頓並沒有正式發表過有關微積分的論文。

但是,牛頓在1665~1687年間,曾把自己研究的結果通知朋友。在1669,牛頓把題為《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分析學》的小冊子分送給自己的朋友。1669年,牛頓把這本書送給布朗教授,後來又送給萊布尼茲的朋友柯里斯。直到1771年,這本書才正式出版。

萊布尼茲於1672年訪問巴黎,1673年訪問倫敦,並且和一些知道牛頓工作的數學家通信。到1684年,萊布尼茲正式發表了微積分的著作。於是,英國數學家指責萊布尼茲是剽竊者。這場爭論直到他們逝世之後才結束。

通地調曬,原來牛頓和萊布屁茲都受布朗教授的許多啟發,先後獨立地在研究不同問題時建立了微積分,只不過一個是工作做得早,一個是論文發表得早。因此,牛頓和萊布尼茲都是最早創立微積分的人。

標籤: 微積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480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