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

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

南宋。1127年,宋徽宗之子趙構於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國稱帝,是為宋高宗。

宋高宗先任用岳飛等主戰派抗金,之後主和派秦檜獨相十八年,簽訂“紹興和議”。

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

1162年孝宗受禪,勵精圖治,發動“隆興北伐”失敗議和,隨後大力發展內政,開創“乾淳之治”。 1189年、1194年光宗、寧宗受禪,韓侂胄奪權,開慶元黨禁,發動“開禧北伐”。隨後史彌遠誅韓擅政二十六年。1233年,理宗親政,早期任用鄭清之、史嵩之實行“端平更化”,對蒙戰事積極,中後期重用奸臣丁大全、賈似道。

度宗即位後專事享樂,國事衰頹。1276年元軍攻入臨安,朝廷流亡南方,文天祥等忠臣迴天無力。1279年崖山海戰宣告滅亡

紹興和議後,多數時間與金朝“淮水—大散關”為界。統治範圍限於秦嶺淮河線以南地區,與金朝、蒙古(元朝)長期對峙。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南宋開啟了中國社會的平民化進程,並出現了歐洲近代前的一些特徵:市民階層形成、僱傭關係、城市化,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大交融。在中華文明發展中具有文藝復興和經濟革命的意義,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

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出生時山東已為金人所佔,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擒殺叛徒張安國,迴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

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荊南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力排眾議,創制飛虎軍,以穩定湖湘地區。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宰臣韓侂胄接連起用辛棄疾知紹興、鎮江二府,並徵他入朝任樞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辭免。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宋恭帝時獲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現存詞六百多首,有《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

辛棄疾是南宋朝代的。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

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卧牀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六十八歲。據説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

朝廷聞訊後,賜對衣、金帶,命其以守龍圖閣待制致仕,特贈四官。紹定六年(1233年),追贈光祿大夫。德祐元年(1275年),經謝枋得申請,宋恭帝追贈辛棄疾為少師,諡號“忠敏”。

擴展資料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説,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着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説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

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迴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着,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辛棄疾是什麼朝代的人?

辛棄疾是宋朝的詩人。辛棄疾於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出生在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也就是今天的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所以辛棄疾是宋朝的詩人。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

他是我國宋朝著名的詩詞家,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他與蘇軾合併稱為“蘇辛”。辛棄疾所在的朝代是我國繁盛的南宋,他是南宋詞人、重要將領。辛棄疾作為南宋詞壇中一代偉人,他的詞熱情,慷慨,並且悲壯,他的筆力非常雄厚,而且風格多樣,辛棄疾的風格主要以豪放派為主,他的詞是一種豪放、闊達的風格。影響:辛詞現存六百多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

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辛棄疾是什麼朝代的人?

辛棄疾是宋朝的人物。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歷城)人。

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因歸正人的身份,辛棄疾也始終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實現他北伐的夙願。

追贈少師,諡忠敏。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游雙峯並峙。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擴展資料辛棄疾是中國南宋的著名詞人,現存詞六百二十六首,是兩宋現存詞最多的作家。詞中表現了他積極主張抗金和由南宋收復中原的愛國熱忱。

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善於用典,也善於白描,開拓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成為南宋詞壇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之一。辛棄疾今存詞629首,抗金和恢復舊河山是主要內容。辛詞多愛國傷時及復國之作,充滿濟世愛國的熱情,洋溢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之思想。

辛詞內容廣泛,也有寫田園山水,農村生活及其他內容的詞作,流露出對田園山水和農村生活的熱愛。辛棄疾也寫詩,題材多樣,整理編輯的《全宋詩》中留有辛棄疾的140首詩,他的詩如《送別湖南部曲》,寫自己的政治遭遇,詩風俊逸,和當時的詩壇“江西派”、“江湖派”不同,部分抗戰詩,悲壯雄邁,不在其豪放詞之下。辛棄疾的詩歌沒有得到太大的關注,同時代的劉克莊認為是因為辛棄疾的詞太富盛名,而掩蓋了他的詩光輝,他也認為辛棄疾的詩“悲壯激烈”,清代的鄒祗謨則分析認為辛棄疾工於詞,使得詩“不強人意”。

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辛棄疾是南宋詩人。辛棄疾,原字坦夫,後啟字幼安,號稼軒,於1140年5月28日出生,1207年10月3日去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詩人,與蘇軾合稱"蘇辛"。

辛棄疾的詞中大多都關係着國家興亡與民族命運,他將自己的滿腔熱情都寫進了詩詞中。

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時,祖上為狄道人,自始祖辛維葉時遷居濟南歷城。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累於族眾”,無法南下,遂仕於金國。評價: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可是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

然而,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標籤: 辛棄疾 朝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4143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