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什麼意思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什麼意思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的意思為改正錯誤毫不吝惜,聽從善言就像水流向低處一樣屬迅速自然。

從善,指聽從別人的好意見。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什麼意思

如流,像流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比喻迅速而自然。出處:宋·蘇軾《上皇帝書》選段: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釋義:改正錯誤毫不吝惜,聽從善言就像水流向低處一樣迅速自然,這是在堯舜禹湯時代時十分努力去追求的,而到了秦漢之後卻不再存在。春寒消退,暑熱未來,正是汴京好時節。

宜秋門外皆高槐古柳,遠離塵囂。槐陰下,蘇家小院一派生機。蘇軾公餘閒暇,在家課童種菜,頗有山野之趣。

煩悶起來與王鞏、王詵吟詩作畫,再不然邀文同、劉攽切磋一番學問,就這樣平平靜靜過了三四個月。到五月就不能安靜了。參知政事王安石奏請興建學校,改革貢舉,“明經、諸科欲行廢罷,取明經人數增進士額”。

神宗皇帝詔兩制、兩省、御史台、三司、三館議之。蘇軾職在史館,應詔言事,理所當然。他見到皇帝和大臣,鄭重其事地詔議興建學校以育才,改革貢舉以選才,不禁想起了兩位鳳翔故人。

一個是皇祐三年進士及第,十年不遷官的縣令;一個是窮愁潦倒的布衣,蘇軾離任鳳翔時,曾以名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贈別。這些人才被棄置不用,卻侈談什麼興學校、精貢舉?再説還有什麼樣的學校能育出蘇軾這般人才?什麼樣的貢舉能精過仁宗皇帝垂拱殿御試?然而又有什麼用, 至今還不是一個八品官,在官告院閒得難受!朝廷在選人用人上的弊端,使蘇軾極其憤懣,但官卑職小,沒有向皇帝言事的資格。現在機會來了,皇帝詔令“議之”,言者無罪,他便借題發揮了出來,上了一道《議學校貢舉狀》,故意把育才(學校)、選才(貢舉)和用人混淆在一起,一股腦兒加以抨擊:臣伏以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吏皂隸,未嘗無人,而況學校貫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餘。

使君相無知人之明,朝廷無責實之政,則公卿侍從,常患無人,況學校貢舉乎?雖復古之制,臣以 為不足矣!蘇軾太會寫文章了,他以高屋建瓴之勢,精闢絕倫之論,以“得人之道”和“知人之法”為前提,把學校和貢舉納於這個大端之下,縱談橫議。 其文筆之妙、邏輯之力、説理之透,太容易使人偏愛,他連罵人也罵出理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26oj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