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花木蘭是誰

花木蘭是誰

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

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花木蘭是誰

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無確載。在古代小説等文學作品中,共有過四個“木蘭”的藝術形象,個個都是不讓鬚眉的俠膽烈女。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説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説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敍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

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戰,正史對於這場戰役有3個行軍記載切合了《木蘭辭》提及的地名。

《魏書·世祖紀上》:“車駕東轅,至黑山” 。《魏書·列傳第九十一》:“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渡燕然山” 。《北史·列傳第八十六》:“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 。

需知,燕然山經常被古代詩詞簡稱為燕山。明代文學家徐渭將《木蘭詩》改編為戲劇作品《雌木蘭替父從軍》,劇中自稱:“妾身姓花名木蘭,祖上在西漢時,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親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

”自此,木蘭的父親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從南北朝的《木蘭詩》開始到明代徐渭的《雌木蘭》、豫劇《花木蘭》,已形成了一個木蘭故事演變系統。花木蘭是一個身懷家國大義的巾幗英雄。她深明大義、堅毅勇敢,毅然決定替父從軍,花木蘭的事蹟表現出她的高尚品德與愛國熱情。

在花木蘭功成名就後,又為了孝敬父母而辭官還鄉,這又表現出花木蘭不慕高官厚祿的高潔情操。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傑出巾幗英雄形象,在代父從軍中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心願。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幗國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花木蘭是什麼人物?

花木蘭(Hua Mulan),本姓魏,中國民間傳説中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生卒年代不詳。

祖籍河南省虞城縣營廓鎮小魏莊。一家5口,父親魏應漢原系朝中命官,拜位兵户,當年突厥入侵中原時奉命征討負傷,後攜妻魏周氏解甲歸田。先後生有兩女一子,木惠、木蘭和木棣。木蘭生於四月初八,自幼性格剛毅,隨父習武,練就了一身好本領。

花木蘭是誰?

花木蘭是一位唐代的女英雄。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

在宋代的時候,她的故事被宋代郭茂倩編入《樂府詩集》,名《木蘭辭》(又名《木蘭詩》、《木蘭歌》)。

但此詩的真正作者無人知曉。花木蘭還被美國迪士尼改編成了動畫電影,英文名"Mulan",中文《花木蘭》,並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花木蘭的作者是誰?

作者:無名氏花木蘭出自《木蘭辭》,收錄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中。原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白話譯文:歎息聲一聲接着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歎息。問姑娘在思念什麼,問姑娘在惦記什麼。

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 《木蘭詩》是中國北朝的一首民歌,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敍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衞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樑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

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歷史上花木蘭是哪國人,什麼民族?

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説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説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漢族人氏,魏氏女,西漢譙城(今亳州市譙城區)東魏村人。

名木蘭,後稱花木蘭。

其父名弧,乃漢初千夫長。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擴展資料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説的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説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敍事詩《木蘭辭》中,該詩約作於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僧人智匠在《古今樂錄》稱:“木蘭不知名。”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關於花木蘭的具體資料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説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

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拓展資料: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元代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

《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石碑,碑文後附有《木蘭辭》全詩。碑文開頭説:“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

”在據《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

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閲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

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將軍生朝。”在據《商丘縣誌·列女》卷十一記載:“木蘭姓魏氏,本處子也。世傳可汗募兵,木蘭之父耄贏,弟妹皆稚呆。

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躍馬而往,歷年一紀,閲十有八戰,人莫識之。後凱還,天子嘉其功。除尚書不受,懇奏省親。

及還家,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遂以事聞於朝。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1201年-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今谷熟縣(今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

至元代元統二年(1334年),睢陽府尹樑思温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鬆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花木蘭是什麼朝代的人 皇上是誰

花木蘭是北魏宋州虞城人,當時的皇帝是拓跋猗盧,西晉時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力微之孫。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公元314年(建興二年)被晉愍帝進封為代王。

北魏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

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説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

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標籤: 花木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1jx1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