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赤壁之戰是誰和誰打仗

赤壁之戰是誰和誰打仗

是東漢末年曹操和孫權、劉備聯軍之間的一次大型戰役。

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曹操率二十萬眾順江而下。東吳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領一萬五千精兵,與劉備軍一起逆江而上,與曹軍相遇在赤壁。黃蓋提出了火攻敵船之計,於是,孫劉聯軍大破曹軍,燒燬了大量的曹軍舟船。曹軍又將剩餘的曹軍舟船都予以燒燬,然後撤退,因為士卒飢疫而死者大半。

此戰之後,孫權、劉備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是誰和誰打仗

赤壁之戰是曹、孫、劉之間在長江進行的水、陸聯合作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孫、劉聯軍以1:4的劣勢兵力,戰勝了擁有絕對優勢的曹操,開創了在長江上以水、陸聯合作戰擊退北方軍的先例。東吳在戰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它在戰爭指導上的成功之處主要是:

1、敢以數萬兵力戰勝號稱數十萬之敵。此戰取勝,最困難也是關鍵的一環,是在曹操氣勢洶洶的情況下,敢於定下抗曹決心。周瑜等人,憑着橫行天下、不畏強暴的氣概,在數雄皆滅,曹操挾新勝之威,以“順”討“逆”,以號稱數十萬敵數萬,東吳一片主降,似乎取勝無望的形勢下,冷靜分析戰爭形勢,揭示出曹操表面強大下掩蓋着的弱點,及戰勝曹操的極大可能性,提供了弱軍戰勝強軍的科學依據。

2、聯合昔日敵對的荊州,共同抗曹。曹操進攻荊州後,東吳敏鋭地看到,大敵當前,抗曹的共同利益,超過了昔日與荊州敵對的利益,迅速改變策略.向荊州展開弔唁外交。孫、劉兩家以大局為重,在羣雄逐個被蕾操各個擊破時,堅定地走聯合之路,為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避免了再次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命運,“一時之大計無有出於此者”。

3、以火攻奇襲曹軍水軍。水軍是曹軍此戰的關鍵兵種,也是最薄弱的兵種;因為曹操北方水軍不習水戰,是疲病之卒,荊州投降的水軍未經整訓,心懷兩端,其水軍又犯了艦船首尾連接、不便疏散的戰術錯誤。孫、劉聯軍以火攻為突破口奇襲曹軍水軍,既抓住了關鍵,又是打敵薄弱環節,從而在較短時間內,一舉擊退曹操的徵吳軍。 [42]

方北辰的《三國名將:一個歷史學家的排行榜》書中分析孫劉聯軍赤壁之戰勝利的原因是:“七年級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史文説曹操的船隊,在遭遇戰失利之後,才引退到北岸駐紮。可見在遭遇戰發生之前,他並沒有在赤壁的北岸停留紮營;但是周瑜一方,則先已在南岸站住腳了。這就説明:是周瑜一方先守在這裏的南岸,等待曹操到來之後,再發動遭遇戰,迫使曹軍在北岸停下紮營。既然先已在此恭候,那麼將赤壁作為決戰之地,自然就是周瑜主動做出的選擇了。周瑜選擇有利的決戰地點,針對實際測試出來的敵人弱點,利用特殊的氣象條件,採用有利的火攻戰術,還挑選了正確的執行火攻人選,所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標籤: 赤壁之戰 打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18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