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維知科普網 >

歷史

>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説起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朝代,絕大多數都會想到唐朝。的確,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明,是史書上極具傳奇色彩的朝代。

然而如此強大的王朝也沒能逃過300年滅亡魔咒,實際上,唐朝只存在了289年。

那麼除去早期文明,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逃過300年魔咒的朝代呢?當然有,它就是宋朝。

然而與唐朝在人們心中享有的赫赫威名不同,宋朝一直以來都是飽受詬病的存在,這又是為何?

武將開國,重文輕武

公元907年,偌大的唐王朝在無數人的痛哭和歎息中轟然倒塌。

此後,中原大地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天下戰火漸起,紛爭更甚。亂象一直到宋朝出現並統一中原後才得以終止,其中的最大功臣,便是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一名將軍,公元960年,他發動陳橋兵變,很快掌握政權,被簇擁稱王,建立宋朝。

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只是第一步,趙匡胤和任何一個開國皇帝一樣,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如何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享有此千秋偉業。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於是趙匡胤想到了他自己。武將出身,靠掌握兵權才當了皇帝,因此在他看來,武將是個大麻煩。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武將擁兵自重的現象,趙匡胤先是杯酒釋兵權,將絕大部分的兵權收歸自己所有。

接着又頒佈重文輕武的國策,採取以文制武的方式,這也奠定了宋朝此後打壓武將的一貫作風。

説起來宋朝的軍隊其實並不少,武器裝備也很精良,但偏偏戰鬥力不高。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和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度有關。

宋朝為了避免產生藩鎮割據的局面,將大部分的權力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其中自然包括軍權。

在宋朝,發兵之權與握兵之權是分離的,中央禁軍與邊防廂軍是分離的,軍隊與將領是分離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這種做法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武將專權,但也大大降低了指揮作戰的靈活性。

因為戰場上瞬息萬變,隨時會有突發狀況,軍隊之間卻有這樣繁瑣的規矩,又如何能戰勝強大的遊牧民族?將士彼此疏離,缺少配合,士氣低落,又如何擊敗敵人?

如此看來,在宋朝這樣的軍事制度下,擁有強大兵力的可能性的確微乎其微。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第2張

畏戰求和,偏安一隅

和其他王朝邊境多附屬國不同,宋朝的邊境,大多都對中原土地虎視眈眈。宋朝沒有足夠的兵力鎮壓他們,只能勉強與他們形成鼎立之勢。

然而,這還不算最令人詬病的。最令人詬病的是宋朝膽小畏戰的態度。

拿最經典的潭淵一戰來説,宋真宗親臨戰場督戰,軍隊士氣大振,打得遼兵連連敗退,只能求和。這對宋朝來説本是個乘勝追擊的絕妙機會

然而,宋真宗本人畏戰,朝中大臣也多數畏懼遼兵,哪怕有官員拼命諫言,宋朝最後還是和遼簽訂了潭淵之盟,達成短暫和平。

此後,宋朝不是求和,就是在準備求和的路上,從此開啟了自己屈辱外交的生涯。這種恥辱在南宋時期達到了頂點。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恥。

自此,北宋滅亡。宋朝既丟了皇帝,也丟了都城,只能遷往南方,搖身一變,成了南宋。

之後,南宋皇帝雖然也曾想要北上收復失地,成就一番事業,但最根本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此即便有忠臣良將,也還是無力迴天。

更別説大多數時候都是求和派佔上風了,他們龜縮在江南,只關注眼前的風花雪月,絲毫沒有作戰的勇氣。

短短的一百五十年裏,南宋就經歷了不斷的“抗金”“求和”“再抗金”“再求和”,求和派和主戰派也互相爭吵,打作一團。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第3張

於是,就在這種權力的傾軋和鬥爭中,宋朝最終和以往的任何一個王朝一樣,毫無意外地走向了滅亡的結局。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失敗,面對氣勢洶洶的追兵,陸秀夫抱着幼帝跳海身亡。這個強大又懦弱的王朝,終於在最後一戰,展露出它的氣節。

辛棄疾曾在詩詞裏歎息般寫道:“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抗金的戰場還歷歷在目,只可惜啊,如今已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多維角度,再看宋朝

很多人不喜歡宋朝,是因為它空有300年的時光,卻只知道一味求和,毫無其他王朝的魄力。

論民族影響,比不過唐朝;論軍事戰鬥,比不過元朝。其他王朝哪怕後來沒落了,好歹還有過高光時刻,但宋朝從趙匡胤之後,就被逼得節節敗退,在求和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這樣的做派,實在看得人牙癢癢。

然而,我們評判一個朝代,從來都不只看它的軍事。宋朝沒有自己的高光時刻嗎?實際上是有的,只是不在戰鬥上,而在經濟文化上。

宋朝可以説是商品經濟極速發展的朝代,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極為突出,此外更是發展了海外貿易,加速了中外文化間的交流。

在宋朝,第一次出現紙幣“交子”,第一次打破了市坊的分界線,第一次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也是第一次商業税款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這在別的朝代都是絕無僅有的,也是宋朝經濟繁榮的體現。

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宋朝盛行詩詞,也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詞人。

中國曆代王朝的噩夢,300年就滅亡,唯有宋朝躲過了卻被人詬病? 第4張

蘇軾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描繪月亮;晏幾道用“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來吟誦過往。

辛棄疾用“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來歌詠豪邁;李清照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來書寫婉約。

繁華的時代賦予他們靈感,他們贈予其瑰寶。不可否認,宋詞與唐詩一樣,都是我們文化中最重要的碩果之一。

王朝更迭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宋朝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環。我們只能從史書中去尋找它的影子,捕捉它的足跡,構建起對它的印象。

但,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看宋朝,看看它在其他方面的貢獻,就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感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zkpw.com/ls/13dj5.html